2)第四百零五章 远虑_三国从益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形势,以及内中相关机遇,诸葛亮实际于去岁时,即同刘釜以书信,有过详细分析。

  特殊之机遇下,特殊之战局下,时下之事,正以应验。

  诸葛亮并不怀疑,刘釜能否借此机,取得蜀郡,取得成都,乃至于整个益州之全面胜利。

  民心在之,大势在之,谁能阻之?

  在看到此中军报,明白势之所向,当旁人还在忧虑一城一地时,联系到刘璋后方起事之情况,诸葛亮已经在考虑,于益州得刘釜之手,该行如何治理之事上。

  从刘焉入蜀,主政益州开始,益州士同东州士,即处于一种微妙之状态。用刘釜曾与之所言的那般,益州之地,本土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像景氏、张氏这些益州大族,于实际上,多忧虑外来之士人,抢了属于己方之利益。

  毕竟,烧饼就这么大,当益州士自己人,以行瓜分时,多以满足,可一旦让外人参与后,心里多少有些不平衡。

  诸葛亮自明白这个道理,遂在未来,于州府,便是于将军府内,很可能再发生这等矛盾。作为军士将军,他难免事先考虑如何调解这等矛盾,以双方团结于主将刘釜周围,共谋兴汉大事。

  于之想到此事时,诸葛亮内心实际已经有了不成熟之方法。

  直到官舍外传来的马蹄声,才打断了诸葛亮的沉思,他眉头稍稍松展,将手中简牍放下,拿起一旁的地图,以作演习,自语道:“新都之围,自会让刘璋之布局,再添纷乱。

  吴懿时下,又为符节法孝直拖累,难以驰援。

  面对江原、广都、新都三地危机,蜀郡即使剩有三万大军,亦难发挥全力。

  时下南中多郡供给之军粮,因移民再入,陷入短缺,若是战事再以持续,当早做筹集……”

  噔噔!

  此时此刻,舍外传来越来越近的几道脚步声,当诸葛亮转头时,正看到一个魁梧少年,于几名兵士阻拦下,还是到了房舍门口。

  少年正是常勇,自得晓父亲常坚于战场上战死后,每日都来将军府,以请入军。

  奈何其母刘妍不允,刘妍又为主将刘釜之亲阿姊。

  于此事上,将军府内军吏亦记得当日于汉安,主将亲口所言之话。遂,只要刘妍不允,那就没人敢将常勇收入军中。

  常勇可不是什么轻言放弃之人,在同兄长常智商议后,他也看出了将军府新到来的诸葛亮之地位。尤其常从舅父刘釜口中得闻诸葛亮之名,自晓舅父于之敬重。

  遂从前两日开始,时常来请见诸葛亮,以为入军之事。

  可惜前日和昨日,因连然有洪患发生,道路冲毁,加上地方粮仓遭灾,事关前线粮草供应,诸葛亮同郡吏许汲等人,亲往查看安排,直到今日一早才回来。

  处理完堆积之简牍,刚一看罢军报,闻讯的常勇就到了。

  于常勇之事上,诸葛亮早得兵士汇报,遂见之到来后,并无意外。

  诸葛亮起身,来到常勇身边,在向几名兵士颔首致意下去后,邀之坐于下方案几,继而道:“常家二郎,汝可是决定要从军?”

  。

  本站最新域名: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