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章 “引进”德国专家_崛起军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况且要组装的还是以精密著称的德系机械,柏毅也是一个头两个大,因为在他的记忆中,根本找不到与这些机械的交集。

  正因为如此,他跟陈耀阳等人一样,也是拿着图纸,摸着石头过河,最多最多也不过是经验丰富一些罢了,更何况组装机械又不是搭积木,几个部件拼在一起就能开工,其中的精密程度又是并不比加工一套高难度工件来得轻松。

  甚至有时一个电线接头,或者一颗螺母的偏移都有可能导致机械运转不令,无奈之下只能拆了重新再来,如此反反复复之下,尽管从苏联运回来这批机械零部件也有二十多天,可柏毅他们却只组装了六台,可既便如此,这六台机械中也不一定完全达到标准。

  眼见于此,包括柏毅在内几乎所有的白云厂干部职工都很是苦恼,就如同土豪看着保险箱里被碎纸机搅碎的一堆美元残片一样,明知道是钞票,却根本拼不起来,更别谈能花出去,对此柏毅也不是没想过办法,甚至都准备找总后首长看看能不能从东德聘请一批专家过来协助白云厂组装这批机械设备。

  几天前来到沈城,柏毅就想汇报这个问题,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亚克托耶夫,结果不但改变的柏毅的最初想法,甚至还为他指出一条更快,更好也更高效的道路,那便是从苏联“引进”德国专家。

  苏联有德国专家吗?自然是有,不但有而且数量还很庞大,要知道苏联一路反攻德国之时,可不单单是装甲机械化军团的狂飙突进,顺带着将一路上重要的战略物资统统打包运回苏联。

  而这其中最重要便是人力资源,高端人才自不必说,中层的工程师,底层的技术工人,乃至最普通的学徒工、农民、军人,统统一股脑的押回苏联,甚至连身体强壮的妇女都不放过,没办法,数年的残酷战争令苏联的人力资源几近枯竭,想要在战后迅速恢复没有劳动力怎么能行?

  可苏联国内的壮劳力在战争中消耗巨大,显然无法担起这份重任,于是这些压回来的“德国战俘”便是最好的廉价劳动力,将他们派往人迹罕至的西伯利亚,掘土开矿,播种收割,便可源源不断的供给苏联工业体系所需的原材料。

  而这些德国战俘当中,却有很多不可多得人才,如此埋没于茫茫的西伯利亚荒原中,简直是暴殄天物,因此当柏毅听到亚克托耶夫那句:“你们被送到西伯利亚劳改营”,整个人便如同被电流击中一般,电光火时间便打破原有桎梏:

  找什么东德,苏联才是德国高端人才的大宝藏,一座座人满为患的西伯利亚劳改营,可以说囊括了半个德国的先进人才,如果能利用一个有利契机,派遣人员前去学习,甚至弄回来一批成熟的技术专家,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