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八章_穿成农家老太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车夫,一起去附近的饭馆吃饭。

  “东边来的船要后天才到,袁管事今天不一起回去吗?”

  听到其中一个车夫这么问,袁文义摇摇头道。

  “这长途客船有时到得早,有时到得晚,现在打听到的消息还做不得数,我要一直在这随时侯着才行,以免错过去了。”

  “说得也是,还是袁管事考虑得周到,难怪东家太太这么信重您,就是这出门在外,实在太不方便了点,还是我们李家庄的条件好。”

  出外在门肯定都不方便,不如自家自在,所以许君延没有将车夫的这话放在心上,而是注意到二人话中透露出的另一个信息。

  “原来袁管事接下来,还要留在这里等着接其他先生?”

  不是说书院已经正式开课了吗?怎么听着,除了他这个临时急聘的先生外,还有其他先生没到?

  袁文义微笑着解释道。

  “书院本已聘请的有十来位先生,因为今年是第一次招生,没有经验,发现报名的学生远比预计的多,东家太太和高院长只好赶紧联系人,请他们帮忙多介绍些有真材实学的先生,我的任务,就是在这边负责迎接你们几位走水路过来的先生。”

  这些先生都是分别从不同的地方过来的,大多都不在江南这一带,距离较远,虽然都已提前寄信给书院,通知书院自己的行程路线及大概的抵达时间,但是在这交通并不发达的大环境中,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只能靠等。

  新开的书院没有底蕴,也没有口碑,招生困难很正常,在已有十来位先生的情况下,听说这南江书院的学生,竟然多到需要临时聘请多位先生的地步,让许君延感到十分意外。

  “不知书院中现有多少学生?”

  这不是什么秘密,所以袁文义坦然回道。

  “书院现有三百八十名学生,为避免浪费资源,书院采取末位淘汰制,每隔三个月,就会综合评一次,刷掉学习态度不认真、品性有缺的学生,从那些报过名,却没能获得入学资格的孩子中,选出相应的人数补上。”

  看来这南江书院虽是新开办的,规模却不小,管理方面也很有章程,这让许君延对自己接下来的工作环境充满好感与期待。

  “看来这江南文风盛行之名,果然是名不虚传,仅高台这一偏僻县城中的百姓,竟然也都如此支持后辈进学。”

  听到他的感慨,一名车夫笑着回道。

  “先生有所不知,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虽然支持后辈进学,但是家境贫困,纵是有心也无力,若非东家太太仁慈,不仅让我们这些庄上雇工的子女免费入学,对庄外的孩子入学,收费也很低廉,县里能让孩子进学的人家可不多。”

  想到介绍他来南江的故友提到过,开设南江书院的只是一家普通乡绅,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大户人家,许君延不禁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