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曾国藩第二部--野焚 .3_179_曾国藩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今未诊断出病因,有半年了,整日茶饭不思,日渐消瘦。”彭玉麟说着说着,

  眼圈都要红了。

  “雪琴,这都怪我平素关心不够,依仗你为左右手,不让你回家休假,国秀这病是长期

  思念你的缘故。现在金陵已复,大功告成,你将军务安排一下,回去住三个月吧!要不要国

  栋和你一起去?”

  “国栋跟我一道去衡阳看望妹子那更好。”曾国藩的真诚关怀使彭玉麟感动,犹豫片

  刻,他说,“不过,玉麟此番回去,就不再离开渣江了。”

  “为什么?”曾国藩大为吃惊,九弟回籍,已使他不胜悲凉,彭玉麟又说出这样的话,

  更增一分怆恻。

  “涤丈,玉麟出身贫寒,兼秉性耿介,当此乱世,本不宜出外做事。咸丰三年,一则激

  于义愤,二来感涤丈知遇,遂离家别母,随马后驱驰,幸托皇上洪福、涤丈大才,成此功

  劳。玉麟离开渣江时,曾对着小姑的坟头起过誓:功成之后,布衣回乡,长伴孤魂,永不分

  离。”彭玉麟说到此。已语声嘶哑,曾国藩也被这个奇男子的至情深义所感动。

  “何况今日国秀又如此!看来她在世之日也不多了,我也不忍心再让她一人带着弱子在

  家受罪。涤丈,你老说得好: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十余年战事,湘军从将领

  到勇丁,死去的人总在三五万,留下我们这批人能亲眼看到攻下金陵,已是大幸了。玉麟天

  资鲁钝,于世事所知甚少,这些年来跟着涤丈转战东西,广结各色人等,眼界大开,此时再

  来追忆前哲遗训,似乎领悟更深。玉麟此生别无奢求,只愿回到渣江,粗茶淡饭,读书课

  子,对照先哲所言,细嚼十余年旧事,倘能于人生有一番深悟顿彻,则胜过蟒袍玉带多矣!”

  彭玉麟这一番发自肺腑的话像一道流泉、一阵雨丝无声地注入、细细地滋润着曾国藩的

  心田。他很觉惭愧。自己天天讲黄老之术,却比从不谈黄老二字的彭玉麟相差十万八千里。

  他望着静静流淌的秦淮河水,由衷地说:“雪琴,你的这番志向,正是先贤遗风。我也时时

  想学着做,但可能做不到。

  金陵虽下,长毛还有二十余万,皖北河南一带捻军声势浩大,他们很有可能合为一股,

  战事即将由江南转向江北。君父尚在忧危之中,臣子岂能解甲归田,消受清福?雪琴,回去

  好好休养一段时期,照顾国秀。一旦国秀病情好转,还请大驾早返金陵。”

  彭玉麟笑了笑说:“数年来玉麟虽迭授要职,然在军中,不敢以实缺人员自居,历任应

  领养廉俸银从未具领丝毫,诚以恩虽实授,官犹虚寄。目前军中需银孔亟,玉麟所存粮台二

  万两养廉银,请涤丈充作公用。

  曾国藩紧紧握住彭玉麟的手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