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曾国藩第三部--黑雨_237_曾国藩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未协之处,亦应一并查明,毋稍回护。曾国藩务当体察情形,迅速持平

  办理,以顺舆情而维大局。

  钦此。

  天津事起之后,作为直隶总督,曾国藩早已作好了到天津查办的准备,他对这道圣旨不

  感到意外,对圣旨中所提到的惩办迷拐人口及为首滋事人员的决定,他也深表同意。但这件

  事办起来,必有千难万难,曾国藩心中也非常清楚。不过,他却不能推辞,只得答道:“臣

  曾国藩遵旨。”

  周寿昌念过上谕之后,随即走过来,双手扶起病体衰弱的曾国藩,心里涌起一股怜悯之

  情。

  “涤生兄,这是件极难措手的事,京中议论甚多。”周寿昌关心地说。

  “我知道。”曾国藩的情绪十分低落,“但我身为直隶总督,天津闹事,我能不管吗?”

  “要么这样,”周寿昌望着曾国藩满是皱纹又略带浮肿的长脸,以及两只上下眼皮几乎

  完全靠拢的眼睛,诚恳地说,“我去回复皇太后,说你重病在床,不能起身,请太后另简别

  人。”

  对老朋友的这番情义,曾国藩深为感谢。一瞬间,他也觉得可以接受,本来自己就已告

  假在先,并非临事推诿。但他转念一想,又觉不妥。此事关系太大了,处理得好不好,都直

  接牵联到整个国家的命运。自古忠臣遇到国家危难之事,即使重病在床也要力疾受命;当年

  林文忠公就是这样死在前赴广西的路上,赢得了千古忠贞的美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

  祸福避趋之。”林则徐悲壮的诗句在他的脑子里浮起,他决心向林则徐学习:力疾受命。

  “应甫,你回去禀报皇太后、皇上,就说我过两天就出发,一定要把天津的事情处理

  好,请圣上放心。”

  送走周寿昌后,曾国藩一直一个人怔怔地枯坐在书房里,不吃不动,仿佛老僧入定一

  般。夜晚,欧阳夫人亲自送来一碗参汤,劝他喝下,又劝他为国为家保重身体,早点躺下休

  息。他谢了夫人的好意,答应立即就睡。待夫人走后,他关好门,拨亮灯,拿出纸笔来,思

  量着要写点东西。

  昌花板和赴津办教案的上谕同一天到达,明明白白地预示着他此次津门之行是有去无回

  了。对自己这衰病之身,他无甚留恋;官居一品,封侯拜相,已位极人臣,也无甚遗憾了。

  他最挂牵的就是两个儿子,担心他们今后不能好好地立身处世,担心曾氏家族会有一天突然

  败落。这样的事,对于大家世族来说,几乎不可避免。他希望曾家能够避免,至少能推迟几

  代出现。要写的话,多少年来烂熟于胸,用不着多想,他笔不停挥,文不加点,一直写到鸡

  叫头遍才住手。写完后他又从头至尾诵读一遍,一种惆怅落寞之情油然袭来,不能自已。

  余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