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曾国藩第三部--黑雨_253_曾国藩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于劳崇光进了翰林院,但终生对同进士出身都感到遗憾,因而对

  于状元,他从心里尊敬。他的这种心理,与左宗棠截然相反。官场上广为流传一个故事。

  左宗棠初为闽浙总督,巡视海疆,来到温州府。温州城内大小官员一个个具名刺等候接

  见。按通例,当由大到小。左宗棠先拿来温处台道道员名刺一看,见上面写着“道光乙巳科

  进士前翰林院侍读”字样,眉头一皱,将名刺掷于一边,再拿起温州府知府名刺,见上面写

  着“咸丰壬子科进士”字样,他不作声,又把名刺放到一边。第三次拿起的是永嘉县令的名

  刺,又是一个进士,他连名字都不看,又换了一张,这下脸上露出了笑容。这张名刺是永嘉

  县丞黄惟清的,他的履历上写着举人出身,左宗棠放着道员、知府、县令不见,却先召见县

  丞黄惟清。黄惟清进来时,一向傲慢的左宗棠显得很客气。问他官员中是进士出身的好,还

  是举人出身的好。黄惟清答,举人比进士好。左问何故。黄说:“大凡人在作秀才时,整个

  心思都在经营八股试帖上,此外无暇顾及。待到中进士,则即刻授官,成天忙于应酬簿书之

  中,亦无心钻研学问。最好是乡榜告捷,胸襟始展,志气甫宏,经世文章、政治沿革都有充

  分的时间潜心研究,到时出仕及膺任显要,可从容施展胸中抱负,极少尸位素餐之徒。”

  左宗棠听后拍案叫绝,连声称赞:“好,这真是一篇好议论,我今天有幸听到,足下在

  晚近中真不愧为佼佼者。”送黄惟清出去后,又对左右说:“此间好官,仅一黄县丞。可

  惜,这样有见识人竟屈抑下僚。”

  这番话传出去后,令两浙官场哑然失笑。

  这时张之万听曾国藩这么一说,正与他的思想相合。他为人较厚道,笃信“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圣教,这桩案子,他自己不想多插手,也就不怂恿别人深究。“老中堂分析得

  有道理。马穀山为官多年,岂无仇人?有时结怨于人,自己还不知道。世间群氓中心肠歹毒

  者大有人在,他拼却自己一死,什么事干不出来?我想老中堂审几次后若实在不能突破,以

  后就这样上报朝廷,也说得过去。”

  “真是个胆小的笃诚君子。”当张之万起身告辞的时候,曾国藩目送他的背影,无声地

  说。

  曾国藩不是张之万,哪怕今后再以含浑的语言上奏朝廷,而他自己对此事的了解,却要

  做到一清如水。估计郑敦谨就要抵达江宁了,他决定在郑到来之前单独提审张文祥,把事情

  弄清楚。对于一个早已将生死置于度外的刺客,严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曾国藩暗自讥笑魁

  玉、张之万的缺乏见识,他要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处理。

  第二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