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章 渡江_南朝枭雄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跟着你。”

  “但即使进了斥候队,该学的一项也不能落下,三月后我会亲自考核,若不合格,就得重进新兵幢中参加新兵训练。”

  来护儿大喜道:“小人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大将军信赖。”

  “入得军中便是同袍,日后不可再以小人自称。曾八郎,他是你的乡邻,又是你的麾下,管束指教切不可松懈。”

  两人连忙起身应喏。

  韩端又道:“大军即将渡江,我还有许多事要处置,就不再和你等闲话。”

  “来护儿赶紧趁这半日处理好家中琐事,明日入了军营之后,便不能随心所欲了。”

  ……………………

  京口所在,乃是咽喉之地,既是防范北朝兵马南下的前线,又是南北交通的枢钮。

  因此,京口所属的晋陵郡治、南徐州治都设在此地。

  如此重要的地方,陈顼自然不放心交给外人来掌控。

  晋陵郡太守蔡凝蔡子居,出身于济阳考城蔡氏,是不折不扣的门阀子弟,他于太建元年,以名公子被选尚信义公主(陈顼之女),拜为驸马都尉、中书侍郎,随即又改任晋陵太守。

  蔡子居今年不过二十来岁,但却颇有文辞,尤擅书法,因自恃门第才气,他很少与外界交往接触,常独坐于西斋读书写字。

  只有高门名流来访时,他才会走出西斋与之清谈。

  很显然,这就是一个自视清高、除了读书写字和清谈外啥都不懂的书呆子。

  这也是时下高门子弟的常态——耻于任事,只喜清谈,而且自视甚高,不屑与家世低的人为伍,更别说寒门子弟。

  南徐州刺史也不是外人,正是文帝陈蒨的三子、宣帝陈顼的侄子陈伯山。

  陈伯山今年仅二十一岁,却已经历任过东中郎将、吴郡太守以及镇东将军、东扬州刺史、中卫将军、中领军将军等高官要职。

  但再高的官位,也改变不了他无能的本质。

  陈顼也不是不清楚自家女婿和侄子有多少本事。

  因此,在让他们分别任南徐州刺史和晋陵太守之后,又任命安远将军程文季为晋陵内史,统领晋陵兵马。

  程文季乃陈国已故安西将军程灵洗之子,少年时即随父征讨,参加过平定留异、陈宝应的叛乱,屡立战功,算是继吴明彻、程灵洗等老将之后年青一辈之中比较有能力的将领。

  京口与广陵只一江之隔,广陵那边这么大的动静,以蔡凝和陈伯山的性子,根本不会多加关注。

  但程文季却从中嗅出了一丝不寻常的气味来。

  但他派往江北的细作还未返回南岸,韩端麾下水军便已出瓜州渡直奔京口而来。

  二十艘金翅大舰,上百艘蒙冲、斗舰,以及数量更多的冒突轻舟、戈船走舸连绵数里,惊得来往客船渔舟纷纷惊慌走避。

  而战船上的水军士卒,此时心里也并不轻松。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等日日操练,为的便是今日沙场建功!稍后接战之后,所有人务必听令行事,若有乱军者、不听号令者,定斩不饶!”

  “众儿郎奋勇杀敌,建功立业便在今日!”

  “京口水军不过五艘金翅舰,二十来艘斗舰蒙冲,我军战船数量远胜于彼,此战已无任何悬念……”

  各艘战船上面,水军将领们不断鼓舞告诫着士卒。

  水军组建也有年余,但平日最多是剿剿水贼,像今日这般与正规水军作战,却还是组建以来头一遭。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