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章 重提弊端,一心为公_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帝提出新政的弊端。

  就算满朝文武百官没有站出来的……

  陈镒就不信了,掌朝辅政十多年的孙太后,她会看不清这里面的门道?

  然而,知道归知道。

  他若今日不站出来,不把这事在这朝堂之上道出来,在下朝之前若是见不到满朝文武商议出一个合情合理的方案……

  他这心,就不怎么踏实!

  再就是,还有一点,也是他必须站出来谏言的原因。

  那便是,他想灭灭皇帝的威风劲!

  毕竟,通过总结出来的这一套套无可辩解的言辞,年轻皇帝的天子威严,变得是愈发凝重。

  既然能总结出这些精辟观点,还想出这些强国之策,但凡眼睛不瞎耳朵不聋,那么今日在此朝议的臣子们,应该都能看得出来,年轻的皇帝,是奔着明君乃至千古圣君的方向去发展。

  对于此事,见多识广的陈镒,又怎会看不出来?

  正是因为看出来了,他才想灭灭皇帝的威风劲。

  之所以这样做,有点像,倒也不完全像别的臣子担心得那样,生怕朝堂会变成皇帝的一言堂。

  陈镒这样做的目的是……

  他很担心,也很怕害怕。

  因为,现如今的皇帝,实在是太年轻了,也太聪慧了!

  年轻聪慧到…让他有点害怕了。

  古往今来,这样的帝王,不是没有过。

  甚至可以说,有很多!

  好一点的,有那位开创了唐朝极盛之世且在位时间最长的唐玄宗,李隆基。

  就是这一位,那也比眼前的正统皇帝,还要再晚五年才登上九五至尊的龙椅宝座。

  坏一点的,有那位“美姿仪,少聪慧”的隋炀帝,杨广。

  这一位,可是足足到了三十五岁,才荣登大宝。

  至于卡在中间不好不坏的,那简直不要太多。

  在陈镒看来,且不论这些帝王的是非功过,像这种年轻时特别聪慧还有大作为的皇帝,哪一个不是自负之辈?

  而眼前的正统皇帝,与这些帝王,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印出来的啊!

  同样的…年轻,聪慧,美姿仪。

  最为重要的是,刚有了奄遏下水大捷这种大作为,现如今,年轻皇帝还想借助大捷带来的威望,要实施新政,图谋更大的作为!

  再加上,年轻皇帝在御驾亲征期间发表的一些言论,身为都察院的大佬,陈镒又怎会没有听说?

  正是因为担心忧虑年轻的皇帝在未来会走上歧路,他这才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重提新政的弊端。

  所图之事,除了真心想解决新政的弊端,也是要在这朝堂之上,借机灭一灭皇帝的威风劲。

  可以说,身为左督御史,承担着敢于弹劾、诤谏皇帝这类重担的陈镒,他一心,皆是为公!

  “张卿那一晚提及的事情,确实很重要,朕倒是考虑了……”

  皇帝此言一出,奉天殿内的文武百官,不少人的心里,骤然一紧。

  好在一紧过后,他们又恢复到了平常心。

  毕竟不管怎么说,按照皇帝先前讲话的态度,新政的实施,应该是妥妥的。

  既然如此,那便没啥好担心的了。

  “陛下,臣在此斗胆讲一句,新政弊端若是不除…大明国本,必定有动摇乃至倾覆之嫌!”

  “臣却不知…陛下考虑得怎么样了?”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