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一章 暴政之举,要不得!_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举还是过于激进了些。”

  “是以,待到大宁卫彻底修缮完毕,恢复太祖高皇帝时期的兵员建制,能够彻底扼住整个辽东地区以后,再重启东胜卫的修缮事宜。”

  “不过现在不重启,不代表朕不够重视河套地区。该有的巡视护边,万万不可缺失。”

  “三位爱卿,你们意下如何?”

  最初的东胜卫,正好就处在黄河“几”字的右上角拐弯处。掌控此地,便算扼住了河套平原。

  可惜的是,由于忌恨晋王整天瞎逼逼,永乐大帝对此地的二卫四守御这几处军镇,实施了裁撤内迁的政策。

  自此以后,最初的东胜卫,也算是半废弃的状态。

  当然了,纵使此地已废,永乐年间的朝廷,也并未放弃对此地的巡逻及经营,也没有削弱大明朝对于河套地区的控制。那些寇虏,也不敢随意往来于河套地区。

  到了仁宣二帝在位的那十来年嘛,因为他二人不勤不务远略的缘故,也因为「彼不为寇而加以兵,不仁!」这种人道主义思想的因素,游荡于此地放牧就食的寇虏,变得是越来越多。

  不过即便是这样,正统二年期间,河套地区的黄河北岸至沙净州的广大区域,依然还处在明军的巡逻范围之内。

  到了正统三年,石亨欲借助亦集乃之战的军威再置东胜卫,并于官山口哨处设置明蒙界碑,便于搜查间谍。

  可惜了,设置界碑一事,被三杨阁老给驳回了。

  当初代为辅政的孙太后,一心求稳的她,也没有那么大的魄力,只得以“哨备谨严,何用界碑”的理由来调和朝堂上的文武矛盾。

  再往后,河套地区的动态,变得就有点微妙了。

  明军强势一分,巡视次数多一点,那么游牧在此的寇虏就会少上一些。反之,便会招来群狼般的寇虏!

  现在好了,有着奄遏下水大捷的影响,纵使不立刻重启东胜卫,短时间内敢来这里放牧就食的寇虏,要么是找死的傻子,要么就是别有用心之辈。

  “陛下所言甚是!”

  “只是…朝廷新政实施之际,正值耗费钱财之时。如若重新修缮大宁卫,臣恐朝廷财力难以支撑,误了陛下的新政。”

  大宁卫有多重要,王翱提督辽东军务这么多年,他又岂会不知。

  然而就因为大宁卫四面环山,易守难攻,所以说,相较于宣府、大同这些边境重镇,想要将物资运抵至大宁卫,那耗费的人力与物力,可就海了去了。

  别的不说,单是前期维持工匠劳力们的粮食还有修缮垒砌用的糯米,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因此,在王翱看来,皇帝欲重新恢复大宁卫的想法,绝对没有错。

  只是,有那么点操之过急了。

  依他之间,如果远洋贸易真像皇帝所言那样,完全可以等上个两三年的时间,待到朝廷财力充沛之际,再议此事也不急。

  “王翱爱卿的顾虑,朕已知晓。不过,修缮大宁卫的费用问题,这一次嘛,应该花费不了多少……”

  话语至此,还不待皇帝讲出下面的话语,有点误会的王骥与王翱这二人,惊慌失措地异口同声道:

  “陛下,万万不可行暴政之举啊!”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