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三章 吊唁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斌在京中的一众手下,都晓得自己主公与河南卫家的公子卫仲道交好,而且卫仲道也曾在郭斌赴景室山疗伤之时,在郭府帮着应付前来拜会的京中之人,因此,众人也对这位谦逊有礼的大族子弟很是亲近。

  至于郭嘉、戏志才、关张二人,对卫仲道更是心怀好感。不只是因为他为人谦和,也不曾瞧不起众人的身份,更是因为他轻财重义,处处维护郭斌。而张飞则更是与卫仲道投契,两人于绘画皆有长才,故二人颇有的聊。

  关羽早在几日前便带着皇甫嵩为卢植求情的奏折进京了,因此他早就听说了卫仲道去世的消息。只是郭斌将卢植与刘备安顿好后便急匆匆地往蔡邕府上赶去,并未与他碰面罢了。

  董杏儿自然知晓卫仲道与郭斌的交情,听郭斌说了其死讯,顿时沉默。卫仲道在郭斌心中的地位,别人不知道,董杏儿却最是清楚。因为每当与卫仲道饮酒畅聊时,郭斌才最是欢畅,只听其笑声便较之平日爽朗了许多。而在与袁绍、曹操等人在一起时,郭斌虽也乐,董杏儿却知道这并非真的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喜悦,多多少少带一点应酬的意思在里面。

  然而,经过董杏儿这一打岔,郭斌反而重新振作起了精神,遂起身,道:“待我换一身衣服,前去卫家吊唁。”

  当日下午,郭斌便率领戏志才、郭嘉,以及关张二人来到了京中的卫府。众人皆换了黑色衣服,以表示对死者的尊重。

  到了卫府外,只见门口的大红灯笼已经被摘了下来,大门处亦换上了黑色的布幔。门外宽阔的路上已经被车马塞满,只见来来往往多是京城各家的后生晚辈,除此之外,最多的就是太学生了。

  卫仲道在太学中就学两年有余,因为手有余钱,为人亦极为谦和,课业又好,所以在太学中人缘最佳。若是单就人缘而论,较之亦曾一同在太学中就学,性子却沉闷稳重的荀彧,何止以道里计。

  见郭斌排众而入,许多识得他的太学生忙拉着吊唁完毕,正要回去的同窗又转了回来。卫仲道与郭斌交好,在太学中并不是秘密。就因为这个,许多原本不识得卫仲道的也前来拜访他。因为郭斌半年来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对这些太学生的脾气了,非但敢上书直斥弊政,还敢开历史之先河,胆大包天地扩建城池。非但如此,据传他面见天子之时,竟丝毫不给中常侍张让留面子,对其指斥呼和,毫不留情。

  因为党锢之祸中,许多受刑罚的党人多是太学生的师长。太学生们评论朝政,臧否人物,激浊扬清,对贤能大臣大加褒扬,对弄权的外戚、宦官则予以鞭挞,逐渐形成了所谓“清议”,太学因此成为当时的舆论中心;全国州郡学子亦与太学生联络,遥相呼应。

  作为站在台前主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