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四十三章 交州之行(四十八)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任何团体或是组织,想要持续展,都必须要源源不断地引进新鲜血液,新文化的推广和进步,更是要极力扩大宣传规模,不断增大宣传范围,扩大学习者的未来出路。只有真正帮助其拥趸者们获得现实利益,一门学科、一派学术,才有可能真正成长为当世的显学。毫无疑问,自从郭斌提出以后世的物理学为核心,揉合了地理学、数学等多门科学为辅的理论后,郭斌利益集团便经过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研究的阶段,如今已经开始进行自宣扬了。/p>

  通过教育幼童、采取义务教育的方式诚然可以培养出一批最忠心,对郭斌的价值观最为认同的追随者来,可其规模与整个天下的人数相比起来,却必然是远远不及的。他们诚然可以作为新社会的精英阶层,可若是想要真正改变这个世界,却必须要得到这个天下大多数人的支持。/p>

  大工业与资本的力量,诚然可以推动社会变革快而深入地进行,可社会风俗与人们观念的改变,无疑是一个极复杂而漫长的历程。就如近代以后的中国,最重要的不只是建工厂,更是改变人们的思想;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改革的是制度,开放的则是思想。若是人的思想依然是那么落后守旧,想要持续展便是痴人说梦,历史上亦不乏穿新衣走老路的例子。/p>

  移风易俗,较之展经济、改革官制,要难了无数倍,因为无论是展经济还是改革官制,所要面对的不过是眼前的对手或是政敌罢了,可想要移风易俗,所要面对的则是千百年来早已固化的经济体制,是千百年来在这个经济体制之下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大体系,他的敌人是在这原有体制上打下牢固地位的历代优秀人才,是孔子、孟子、董仲舒。毫无疑问,若是一概不问,完全打倒的话,大约是做不到的。因此,有限度,分步骤地转变人们的认识,改易地方的风俗习惯,是郭斌一贯坚持的政策。/p>

  这是郭斌下一段时间工作的重点,只是这都是后话,此处便不一一细表了。/p>

  院子之中自非商议事情的所在,因此董奉还是带着郭斌与董杏儿来到了阁楼之上。虽然时间紧急,别来情状一时间无暇细说,董奉却还是将他所以滞留于此的前因后果一一述说出来。/p>

  原来,当初董奉被士家子弟寻到之后,说了士燮的病情并竭力邀请他到交州去为其疗病。董奉与士燮之间虽无甚过硬的交情,却毕竟是武林同道,也算得是故交了。他对士燮的武功也是极佩服的,天下间就这么几位能与自己过招的高手,若是死了一位,那却是一大憾事了。正好当时董奉距离交州不远,便应那士家子弟的邀请,往番禺而来。/p>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