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九章 厉兵(下)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这道诏令,反而证实了汉代并没有禁止携带兵刃的法令。

  而诏令中所说的“操兵”,恐怕专指“剑”。因为就像“戈”、“钺”可以代表帝王无上的威严,“剑”也是士大夫展示身份以及修身养德的代表。《淮阴侯列传》中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辱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可以看出,“好带刀剑”,确实是彰显逼格的一大利器,就像六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带着搪瓷杯子一般高端、大气,而且很上档次。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意思是说:若不具备“信、廉、仁、勇”这四种德行,就不配传兵论剑,(剑)象征着“道”,内可以修身养性,外可以应对突变,君子以之比于“德”。

  因此,刘邦的那道诏令,实际上确实是为了极力贬低商人地位所发,而并非禁兵令。

  《汉书·王莽传》记载:“禁民不得挟弩铠,徒四海。”意思是说,禁止民间私藏弩和铠甲,否则将其流放四海偏远之地。

  此处是王莽对携带兵刃的明确禁止令,然而所提到的仅仅有“弩”和“铠”,而并未提到刀枪剑戟,其实历朝历代亦是这么做的。

  因为弩是单兵携带的可以造成伤害最高的武器,是现代社会狙击步枪一般的存在,乃是国之重器,不允许民间私藏是可以理解的。而“铠”的禁止,则似乎让人难以理解了。

  在冷兵器时代,一件皮甲就可以抵挡得住大部分弓箭的射击,亦可以挡住轻兵器(如刀、剑)的劈刺。而铁甲,则可在一定距离之外抵挡弩箭的射击,并可以很好地挡住重兵器(如马槊、长刀)的攻击。因此,铠甲可以给士兵胆气,使之可以无所畏惧地前进,攻击。

  张梁之所以如此看重郭斌庞大的家产,是因为他可以给士兵换装皮甲。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为何要单单强调他的十三副铠甲呢?为何不说十三把大宝剑?或者说十三匹马显得更有钱一点?因为那十三副铠甲是违禁品,是私藏的,是不被明朝政府所批准的,所以才可以作为他起兵之初最重要的财富之一。

  因此,可以看出汉代对于民间携带刀剑,是宽容的。可是与此相对,汉朝对于铁器的流通和出口是极其严苛的。凡产铁的郡县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

  并且,汉朝严禁铁器流入异邦,吕后曾禁止铁器输往南越,《汉书·昭帝纪》中亦记载汉昭帝之前曾有“马弩关”。

  因此,汉朝兵器之利,独步天下。《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二十二》中记载:“汤(即张汤)曰:“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