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门关 龟兹有宝贝_即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龟,说道,“卿等可知此人?”

  羊髦、张龟俱道:“曾有听闻。”

  羊髦名士风采,与定西的高僧们,也有不少打交道,说道:“髦闻说,龟兹国原信小乘,现其国人尊奉大乘,即鸠摩罗什之力也。”

  小乘佛教重视自身的修行,大乘佛教关注世人疾苦。

  与南道的於阗等国不同,龟兹等西域的北道诸国,原先信奉的都是小乘佛教。鸠罗摩什最早学的也是小乘佛教,是龟兹当时最为流行的“一切有部道”;在罽宾学成以后,他於回国的徒中遇到了几位大乘佛教的高僧,受到他们的影响,改从了大乘佛教。鸠摩罗什才华横溢,能言善辩,与国中的僧侣们辩难,说服了他们中的多数,竟是以一己之力,加上龟兹王室的支持,一举改变了龟兹国内佛教的旧时格局,使大乘一跃而为上流,取代了小乘的地位。

  对大乘、小乘的异同,莘迩仅知大概,但也知道,相比小乘佛教的只修个人,大乘佛教讲究“普渡众生”,在“入世”这一块儿的态度上,与小乘佛教是天壤之别。放到政治上而言之,大乘佛教其实也就远比小乘佛教更利於掌权者麻醉、控制百姓。鸠摩罗什的改奉大乘,应是出於他本人哀伤世人苦多的慈悲悯怀,但龟兹王室对他的支持,其缘故可就不太好说了。

  念头及此,莘迩自失一笑。

  整天脑子里想的都是朝廷政斗,想的都是富国强兵,不知不觉,他看待事件、考虑问题的思路,就惯性地就总是往政治上偏斜了。羊髦的一句小乘、大乘,他就能联想到这些东西。

  莘迩问阿难陀,说道:“你与鸠摩罗什相识么?”

  阿难陀说道:“贫道曾在龟兹的雀梨大寺修行过,与鸠摩罗什非只相识,可称熟识。”

  雀梨大寺是龟兹的王家寺庙,也是龟兹最大的寺庙。鸠摩罗什的母亲就曾在此寺中学过佛法,鸠摩罗什回国后,亦常驻此寺。阿难陀与他同在一寺,两人的关系自是不浅。

  莘迩说道:“待至龟兹,那就劳烦你给我做个引荐,我也认识一下这位你口中的大智。”

  兵才刚出玉门,已托阿难陀引荐鸠摩罗什,羊髦云莘迩“胜券在握”,到底是否如此,且不必说,但对此战,势在必得、不胜不还的决心,莘迩却是早就下了。

  说完,莘迩扬鞭驱骑,羊髦等紧从其后,汇入行军的部队中,迎着黄沙,驰奔向西。

  数日后。

  过了白龙堆,干燥的瀚漠之中,忽有水气盈漫,行不多远,牢兰海出现在部队的前边。

  难怪被称为海。

  此泊南北三百余里,东西亦数十里。

  泊北、泊南各有一条大河注入。

  这两条河,一条贯通西域北道的龟兹等国,一条流经西域南道的鄯善。

  此两河之间,便是把西域诸国分成南北两道的两千里大漠。

  牢兰海边芦苇丛生,野鸟成群,海面碧蓝,水中鱼跃。刚穿越了三四百里沙漠的部队到此,那些没有来到此地的兵士,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简直是另个世界!要非有严格的军法约束,只怕他们立刻就忍不住离开本部,成群结队地奔向海岸,跪在地上,取水浇面了。

  百余骑沿着岸边奔近。

  当先的是个白面无须之人,年约三十四五,未著铠甲,只穿了褶袴,头裹白帢,亦未佩刀。状若文士。到了莘迩中军,此人下马拜迎,自报姓名:“末将西域长史索恭,拜见将军。”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