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零八章 出色的女导演_好莱坞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圈可点。

  “没错。”墨菲说道。

  其实他个人认为凯瑟琳-比格罗后来拍的《猎杀本-****》更出色,那部影片没有特意去突出或解读一个主题,其再现内容远大于表现。

  不过,因为过度公关带来的后遗症,再加上冲奥的意图实在太过明显,在奥斯卡上拿到的成绩远远比不上《拆弹部队》。

  在他看来,《拆弹部分》细节和一些主题上确有缺欠,主要因为剧本的源头是克里斯-赫奇斯,一个长期关注中东的自由派作家暨《纽约时报》记者的文章,这个作品本身就不够严谨和厚重,导致后来很多拆弹专家出身的人吐槽细节。

  但墨菲还是要说一句,凯瑟琳-比格罗是非常出色的女导演,放在好莱坞众多导演中毫不逊色。

  同样是女导演,她比身后有无数资源支持的索菲亚-科波拉能力强多了。

  “再说《阿凡达》,这部影片对电影技术上的贡献,我认为不亚于彩色胶片和有声电影的出现。”墨菲坐到盖尔-加朵旁边,说起了这部每次看都会觉得男主角恶心的电影,“但它相比于《拆弹部队》,不说更像是一部cg动画片,主题和内容也都过于老套。”

  “老套吗?我不这么觉得啊。”

  盖尔-加朵完全不认同的墨菲的话,“我不认为《阿凡达的》故事陈旧、简单或者不够深刻之类的说法。”

  听她这么说,墨菲只好耸耸肩,问道,“你的理由呢?”

  “这么说吧。”盖尔-加朵显然很有主见,并不会盲从墨菲的观点,“如果用文学来类比一下,《阿凡达》跟《星球大战》一样,其实是民间文学,是童话,而不是写实小说。”

  她稍稍想了一下,继续说道,“现在的很多电影观众太习惯于小说式的现代叙事了,他们已经习惯于从复杂纠缠的故事中去寻找形而上的意义以及启示性的价值判断,喜欢那种充满着矛盾和冲突的情节,以及背后隐藏着无数可能的所指的故事。”

  墨菲轻轻点了下头,观众其实非常喜欢解读电影,往往能从一些电影里面,解读出编剧和导演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出来。

  “但《阿凡达》和《星球大战》一样,是‘源故事’式的故事,极其简单、原初、类型化的母题。”

  盖尔-加朵越说思路越清晰,“民间故事或者流传的叙事诗歌就是这样,它们的思想不可能像博尔赫斯的小说那样复杂深刻,但完全不能说它们浅薄或者没有感染力。我认为整个《阿凡达》的叙事是非常干净清楚的,节奏相当不错。”

  她摊开手,“《泰坦尼克号》的节奏前半段其实倒有些沉闷迟缓,而《阿凡达》随着故事推进,你会非常自然地站到na\vi人的立场上去——这就是类似民间故事那样正邪分明的好处,否则观众的立场会变得非常犹疑混乱。”

  墨菲耸了耸肩,既没有赞同,也没有否认。

  话说回来,曾经和现在加在一起,《阿凡达》看了好多遍,每次看到男主角背叛人类他都想吐,尤其最后的高潮戏份,每次都想男主角都赶紧死掉。

  ‘人.奸’什么的设定,真的很奇葩。

  看到墨菲不认可自己的观点,盖尔-加朵不禁撇了下嘴,墨菲则适时的岔开了话题。

  “时间不早了,我们去看看晚宴准备的怎么样了,这还是罗斯第一次过来,如果我们做的不好,唐尼那个家伙又该毒舌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