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崇平帝:卫国公征战有功…诸卿以为如何封赏?_红楼之挽天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过此战以后,卫国公愈发势大难制了。

  崇平帝目光逡巡过一众朝臣,道:“诸位,贾子钰这次提出要在倭国的江户驻军,诸位觉得如何?”

  这时,吏部尚书姚舆面色肃然,开口道:“圣上,驻军劳民伤财,路途迢迢,多有不便。”

  崇平帝沉吟道:“戴权,将卫国公的奏疏给在场诸位大臣念念。”

  戴权应命一声,然后展开奏疏开始念诵起来。

  其名:“上奏安平倭岛之奏章。”

  贾珩的这封奏疏,也被后世研究古日本江户战史的学者称为《卫公奏折》,其中很多名言为历史学家反复玩味。

  其言:“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我大汉欲谋万世之基,当宽以待民,示外夷于强,谓之掠外而奉养于内,自崇平十五、崇平十六年,东南、粤海钞关开设以来,百姓士民,举家舍业,拓海经商,自始士绅欢颜,藏富于民,内陆如河南河北之民而不加赋而财用饶,纵灾害频仍,屡卸兵,然国库尚能自给自足,不见窘困,何也?汲海贸之利耳。”

  “如能以海贸之利,业成国库财源五分之三,大汉将永不加赋,乃至废除民赋,可渐除掠民治乱循环之厄,是故,以海贸关税奉养下臣民,乃朝廷长治久安,社稷万世不易根本之策也。”

  正如后世废除农业税,那是工业税以及商业税的增长,渐渐不需要民脂民膏奉养下官员。

  而后一句话,更是为后世研究古日本史的学者认为,这是卫国公整合华夏周方势力的野心萌芽。

  “……惟欲拓海经商,谋长治久安之策,当先征服海夷,欲征服海夷,当先征服倭国,时倭岛物资富饶,倭夷盘踞,国穷民困,孱弱几如蹒跚之婴,此乃上以赠我大汉也。前贤曰:与弗取,反受其咎,自朱明之朝,倭人时有侵扰东南、残害士民之戾举,向使收揽倭国,牧为臣藩,化夷为夏……后世中国之民,皆可免遭倭寇滋扰之厄,收海贸之利奉养百姓,此除其弊而得其利也。”

  倭国如果不化夷为夏,肉烂锅里,将来时过境迁,肯定还会派兵侵华,这都不用,因为一个地狭民多,资源匮乏,不向外掠夺资源,怎么可能让本国国民过上好日子。

  一直搞内残外忍那一套,忍辱负重还行,但长久还搞那个,是不会长久的!

  “如今我大汉驻军于内,近可辖制倭国,牧役倭民为劳力,滋养我海军,远可海贸护航,获物资而为己用,如虑及驻军靡费国帑,皆由倭国供给,乃不费我大汉一两一粟。”

  文臣集团不是担心劳民伤财吗?现在所有辎重供给全部由倭国供给。

  当然,前提是汉军通过武器代差的战力,来实现对倭国的全面压制。

  “辽东女真经倭国大败,精锐已失泰半,国力衰微,盘踞一隅,苟延残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