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九章 运输成本_纳米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作为他的机器人替身,这台多足机甲配备了一个可旋转显示屏,以及四条机械臂。

    “修远,这一枚长12,采用了最新的改进设计,以及新材料。”

    多足机甲的喇叭,发出黄修远的声音:“这就是可重复利用的芯一级吗?”

    薛思强拿着话筒回道:“是的,之前虽然我们可以回收芯一级,但仅限于回收,并不能重复利用,这一款改进型的长12,芯一级可以重复利用。”

    “目前可以回收利用几次左右?”

    “在地面的测试中,芯一级可以重复承受18~20次的发射,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的使用上限,设定在15次。”

    在千里之外的黄修远,坐在椅子上,看着监控传过来的即时画面,他手指轻转着圆珠笔。

    又转过头看了看另一高显示器,上面是改进版的长12成本评估。

    由于技术的进步,老版本的长12,整体成本是9200万一枚(不含航天设备和物资),平均每吨有效载荷的成本,大约是176万,即每公斤1760元。

    这是目前全球众多运载火箭中,运输成本最低的一款。

    比起西洲航天局的运载火箭,在近地轨道上每公斤的运输成本,达到了1万米元,堪称全球最贵。

    然后就是露西亚的7400米元每公斤、东瀛的7000米元每公斤、天竺的3500米元每公斤。

    而刚刚进入研发阶段的猎鹰运载火箭,号称可以做到每公斤1500~2400米元。

    显然在载荷比、单位成本上,高能燃料带来的加成,和一众同行拉开了明显的距离。

    毕竟每公斤1760华元,从相当于301米元,除非国外同行的运载火箭,也拥有差不多的高能燃料,不然可重复利用的猎鹰运载火箭,就是他们成本的底线。

    哪怕马斯克愿意赔本赚吆喝,猎鹰运载火箭的运输成本,最多压到800米元每公斤左右,前提是可以回收10次以上。

    如果说老版本的长12,是华国航天领域的小试牛刀,那新版本的长12,就是该款运载火箭的新高峰。

    虽然为了实现重复利用,长12的造价提升到亿一枚,但是每成功回收一次芯一级,就可以减少很大一部分的成本。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