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9章 香港“硅谷”计划_重生香港之风流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不用操心生产杂事,等着下一波年轻人来接盘就好。

  大家都想着国家队是肯定不敢让房地产崩溃的,赌运气,最后就看谁倒霉了。

  指不定今天身家数百万,一觉醒来,明天就负债上百万了。

  但这样长久积累后,国民经济也越来越虚了。实业兴邦才是正道啊。

  那么现在石莫该怎么做?又能够做什么?

  目前的港英政府还在关注香港的前途问题,注定不会主动引导香港实体产业崛起,努力发展香港经济,他们坐着收地租多简单,多轻松容易啊,反正以后这些都可能不是他们的,去流那么多汗,操那份闲心做啥。

  但如果不趁着现在的有利时机去发展相关实业,等到97年后,港府再想有所作为,已经迟了。

  别人都已经布局十年、二十年时间,到时想追赶,差人家一两代的技术,就只能在后面吃灰了。

  跟中国“缺芯少魂”的情况一样,别人建好的技术与市场护城河,不是那么好突破的。到时香港财阀“李嘉诚们”的力量也壮大了,内部阻挠更多,想摆脱产业空心化更不容易。

  港府:我实在太难了。

  因此,石莫想趁着现在资本密集的高附加值新兴行业,成为经济发展潮流时,就顺应时代的发展,着手投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信息科技等产业。

  比如:IT信息行业中,七十年代主导产业是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八十年代的主导产业主要有计算机及其处理器和计算机软件,九十年代后主导产业就是互联网业的发展了。

  仅到2009年,美国IT相关的服务行业及IT核心领域的人才有1020万。

  21世纪,农民大量减少,但程序员却崛起了,IT行业正需要海量的码农,去建设网络世界。在这个朝阳行业,完全能够满足未来香港的发展需求。

  发展信息科技行业,最少能为香港增加80万个就业岗位。

  因此石莫有一个很大的构想,那就是买下新界元朗区剩下的400多公顷农田(太生围、和生围),打造出一个香港的“硅谷”。

  以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香港一流大学,如香港科技大学、城市大学、医科大学和新世界大学等未来世界名校为依托,建设一个科学城,香港的“硅谷”。

  使其成为一个融科学技术、生产管理为一体,庞大的香港、亚洲乃至世界电子科技含互联网创业的高地!

  科学城是专门设置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机构的一种卫星城。

  建设科学城既可减轻大城市拥挤程度,也有利于促进科学事业发展,便于利用大城市的社会环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丰富的情报资料。

  石莫打算把后世那里依旧是一片农田的地区,建设好相关基础设施,成为一个400多公顷,也就是400多万平方米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