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章. 香港大学城计划_重生香港之风流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斧的改革,使香江的社会面貌出现了深刻的改变。他的改革涉及房屋、廉洁、教育、医疗、福利、基础建设、交通、经济和社会各个范畴,十年建屋计划、开发新市镇、创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费教育、兴建地下铁路和地方行政改革等重要的政策和建设,纷纷在他任内推出。这些政策不单直接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还进一步为殖民地政府在市民心目中建立起正面形象,同时也增强了香江人对香江的归属感。

  麦理浩是个干实事,有魄力的人。石莫就想试试能否成功,因为到1982年麦理浩就会卸任,83年回英国定居。而后面的几任港督都是来香江当搅屎棍的,只会划水,根本不会同意香江大学城这么大的计划。

  有利条件二:2019年时香江法定学院有十所,但现在香江的大学学位严重不足,79年的香江只有2个大学,分别是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其他的大学现在都还没有建立。部分情况如下:

  香港科技大学,占地60公顷,是后世全香江第二大的大学。(1986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1991年10月,科大举行开幕典礼。)

  香港城市大学,校园总面积共公顷。(学校原为1984年在九龙旺角建立的香港城市理工学院,1995年获政府授予自我评审资格,并更名为香港城市大学,1997年在原威灵顿中学旧址设立九龙湾分校。)

  香港演艺学院,占地3到4公顷左右(1984年由香港政府成立)。学院校址由香港特区政府提供,政府每年资助学院经费。香港赛马会则在创校时捐出了三亿港元兴建校舍。

  香港公开大学,2公顷左右,是中国面积最小的大学。(1989年由香港政府创办香港公开进修学院,1997年5月经香港总督会同行政局同意,立法局三读通过,正式升格为香港公开大学,正名标志着外界对该校在学术上的成就及贡献的认同。)香港公开大学虽然面积小,但是学生却有数千人,全校几乎只有一栋大楼。

  香江是没有医科大学的,开始时只有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是在1981年招收首批医科学士学生,以提供优质医学教育、提升临床服务和促进健康科学而贡献社会。

  有利条件三:如果石莫真的买下200公顷土地,那么港英政府就可以收到二三百亿港币的土地财政收入,也就有钱支持此项宏大的计划了。

  有利条件四:特殊时期的政治环境,79年3月29日,也就是三个星期后麦理浩就要北上京城觐见大领导,会谈到“新界”的土地契约的问题,洋鬼子想要利用新界搞小动作,最后什么结果现在大家都是知道的了,政治就不能多说了。

  石莫为什么想要搞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