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一章 《月球》_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跟郭凡一起。

  “我今年主要是来偿还人情的,事实上,《月球》开拍伊始就受到了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的邀请,我们最终选择了戛纳…”

  “《月球》的导演不是你?”

  “对,是郭凡,”沈林拉过来郭凡,介绍道:“他是非常有想法的导演,而且偏爱科幻电影,现如今的中国电影,做科幻,最重要的是热爱!”

  “那你对《月球》有什么样的预期?”

  沈林看了看郭凡,后者道:“我们的预期就是不要赔本,只有这样才会有继续拍这类电影的机会,才能让更多的投资人看到这个类型的可能性。”

  “那《月球》的特效水准怎么样?”

  “还可以吧,我们花时间、精力,即便再做一次,估计也就这样了!”

  “《月球》是一部小众艺术片吗?”

  郭凡犹豫了一下:“不算小众,我们讨论的东西挺大众化的!”

  沈林也是这般回答:“我认为一部电影要让更多的观众看到,这才是电影的意义。如果不考虑观众,那拍摄影片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仅仅为了个人表达,完全可以选择另外一种个人更容易操作的方式,比如写小说或者写文章。因为特别是拍摄工业制作的电影,它是一个集群的创作过程。”

  “讨论的是什么?”

  “这个,你要自己看…”

  好吧,《月球》不是这么简单的,至少在《银幕》报道里提到了‘对霸权的控诉!’

  是在放映之后,《银幕》杂志专门截取了片尾的一堆工厂还有厂边飘扬的国旗…

  言之凿凿说什么看出了沈林对人权的看不惯!

  这他妈都从哪看出来的?

  ……

  先说一句,今年的戛纳引发众多讨论的电影不多。

  《卡罗尔》是一个,然后就是《月球》了…

  电影剧情很简单,与其说是科幻片,不如归类伦理片。

  一个叫林南的壮年男人,在月球采矿。

  合同期为三年,期满回国。

  他身边只有一个机器人莫斯作伴,每天的生活枯燥乏味…

  一天,偶然在月球发现了一个坏了的探测飞船,里边有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经过沟通,林南发现他们都是克隆人,本尊或许曾经来过月球,或许没有来……

  为了不影响企业效益,公司造出了无数的高仿产品,输入记忆,替人类在月球上卖命。

  由于国际不允许克隆人,每一个高仿林南被激活以后,都只有三年寿命,三年之后被欺骗着销毁。

  ——在月球辐射的影响下只能活3年!

  两个克隆林南得知真相以后开始为救赎自身做出抉择,一个打算激活下一个林南,再害死他李代桃僵逃回地球。

  另一个却否定了谋杀计划,面对了自己余时不多又没有真实人生的现实,善良病弱,奄奄一息的克隆林南回到了原先出事故的舱里,要健康冷静的克隆林南替自己好好活着。

  影片结尾引起地球总部的恐慌,那个克隆林南六号已经顺利回到地球。

  《月球》,咋一看,讨论的就是人权…

  场刊评分高达分!

  沈林还挺惊讶,因为《月球》的故事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劳动的异化的故事,月球环境只是增强了故事效果。

  这玩意还能给分?

  难道是赞叹3D效果?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