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2章 克竟全功思北归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设一个县了,如果真准备好好建设拓荒的话。

  而且怒江两岸的狭长、肥沃土地其实还真不少。甚至都不用搞成梯田,就直接沿着江种,先放把火烧荒,附近十几里的河谷冲积平原,养活几千户人绝对没问题。

  加上南中没有冬天,所以哪怕三月底再开始烧荒、五月份才下种,也不怕耽误农时,大不了今年只种一季,到“冬天”再收获好了。

  别看永昌郡人口超过一百五十万,毕竟等于后世大半个云南省和一部分缅甸呢,还有很多肥沃可种的地都闲置着。

  朝廷往年不开发,完全是因为觉得这儿已经是世界尽头了,开发得再好受物流运输的制约、上缴的物资也反哺不到中原,所以懒得管。

  李素是有备而来,他军中带了好几十个有经验的造船工匠、上百名普通木匠,还有几十个修船厂的泥瓦匠。花了几天时间,让匠人们先选了新建县城的地皮,然后开始伐木挖土建窑烧砖,一步步从头开始做起。

  有了简易的房子住下来、荒也烧过了、储备一批木材砖石,才拿出图样法式,正式修建船厂。至于船的图纸也都留下了,有二百料的也有四百料的船。

  吕凯、李恢等人一开始看到李素拿出来的河海两用船图纸时,还担心船会不会太大、到了下游遇到险滩礁石吃水不够的地方过不去,但李素表示完全不用担心——横断山区的“地球皱纹”带都过了,南方只会越来越平坦,最多是密林瘴毒较多,但通航和吃水是绝对不用担心的。

  这里已经算是“怒江中下游”了,谁见过一条河上游时没问题,到了中下游时海拔、吃水反而还成问题的?

  就好比长江六千多公里,前四千公里是在山区,有青藏有巴蜀的群山,可最后两千公里都到湖广江浙了,还能有什么险要难行?

  吕凯、李恢看李素说得这么言之凿凿,一时也不阻止,只是表示他们会派斥候或者说探险队,将来先造好第一批小船后,顺流而下去探探路,摸清更南方的地理。

  看了众人的反应后,李素对于自己决策的把握反而更大了:说白了,这就是捅破一层窗户纸的启发,就因为大家对于“这里是怒江上游还是下游”有误判,才导致了其他人对于通航难度有高估,只有李素知道这里已经是下游,他才胆子大。

  这不正好证明前人没完成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判断问题。就好比哥伦布之前一百多年的海船技术,其实已经能到达美洲,只是没有野心家有这个勇气往大西洋深处送死,不是船不行。

  可惜李素本人没时间在这儿滞留太久,这种长期建设也不可能让他一直督导。所以只是在不韦县滞留了半个多月,把将来要重点从身毒国寻找的诸如“长绒棉”之类的物种,列了个清单交给吕凯和李家人之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