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37 心知不得语-2_帝国的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陈肃屡屡谮越两府下敕,三百多名校尉以“举动不肖君王”为由弹劾,最终被两府废黜,改立陈宣之父陈渊,也就是先帝。自那以后,皇帝单独下敕令决断大事便极为谨慎,这样本身在两府还在争执不休的事情,陈宣先下旨意推行,是要冒失去人心的极大风险的。

  柳毅沉默了一会儿,沉声道:“臣所虑者,在自治地域里,是商会出钱维持着城卫军的。人事的任免,朝廷也从来不多加干涉。虽说城卫军的统领是宣誓忠于朝廷的退役军官,但是假若商会以朝廷倒行逆施在先,敕令违反律法而蛊惑的话,也难保后果如何。而现在两府的态度不明。若是激起叛乱,关中校尉又态度暧昧的话,朝廷难道调集驻屯陇右漠北的军团去攻打长安不成?”

  陈宣沉默着没有出声。因为事关重大,他屏退了侍卫。这空空荡荡的含光殿里,只有回音嗡嗡作响,傍晚的阳光透过窗斜射到殿内,高大的殿柱都拖着长长的斜影,将君臣二人笼罩在黑色阴影当中。

  柳毅又道:“如今罗斯初定,突厥人正积蓄力量挑事,漠北不稳,辽国宋国都蠢蠢欲动,数年内必有大战。四方多事,国中不能再乱。当初强行推行‘赎买均田法’,还是取得了两府同意的,河中叛乱,此后平叛之战致使百姓死伤甚重,以致有‘川陕填河中’之举。而威远帝亦不得不下罪己诏退位。后来国内废除奴婢之制,两府中尚且争论不休,便有奴军揭竿而起,内战一触即发之际,若非教戎军收服了起事的奴隶,只怕国运堪忧。如今的局势,恰如当年相似。”

  陈宣听着听着,忽然打断柳毅,问道:“皇族和福海行也在关中开设工坊吧?”

  柳毅思索片刻,答道:“不光皇族,以微臣所知,众开国公侯,连柳氏在内,都在关中开设着工坊,只不过我等大都雇佣的是行会里匠师和工徒,极少招募流人为工徒罢了。”他的语气也不肯定。夏国禁止土地兼并,那些皇族和开国公侯的庶出旁支,因为不能继承爵位和封地,经营商队工坊的人数众多,其中便难免有与那些奴役流民的商贾沆瀣一气的。

  陈宣点了点头,叹道:“商会牵涉千丝万缕,难怪在两府阻力如此之大。百姓困顿流离,怎称得太平盛世。”他摇了摇头,胸中只觉气闷无比,便起身站在窗前,深深呼吸着冰冷的空气,平复烦躁的心绪。窗外对面的寿昌泽,又有一群百姓在眺望宫阙,见陈宣凭窗而立,便朝着这方高呼万岁,陈宣深深吸了一口气,朝着那方挥挥了手,百姓们愈发兴高采烈起来。凉风吹拂,发热的头脑逐渐变得冷静,陈宣的脸色转为坚毅,沉声道:“这改善工徒处境之事,虽然艰难,但还是必须要做的。”

  “丞相府先在长安商会自治区域里开设一间衙署,一方面赈济百姓,一方面调查各间工坊。”陈宣一边思索,一边道,“朕以为,商会自治因袭依旧,工坊良莠不齐。不妨先查探出真正虐待、奴役工徒的工坊。再将其中人神共愤之处,公之于众。此外,”他转过身来,冷冷笑道道,“契约固然是要保护的,但律令亦保护臣民的人身不受私刑。衙署开设之后,先调查工坊有无私设刑罚,殴打,甚至伤残人命之事。”他顿了一顿,加重语气道,“定要拿到真凭实据。”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