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7章 让朝廷先富_大明从慎重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朝,总有几个大臣会从队伍里走出来。

  走得多了,就习惯了。

  可今日走出来的,却是严成锦。

  弘治皇帝看见他时,脸色明显精神了不少。

  严成锦微微躬身,朝御座的方向施礼,道:“陛下,臣觉得丝价还能涨五倍。”

  大殿中,可谓是一片死寂。

  最可怕的是,当大殿里寂静下来的时候,你恰巧放了一个屁,却没有任何声音掩护。

  刘健老脸通红:“老臣失态了。”

  大臣们家中用丝绸,对丝绸价格的了解,就好比柴米油盐一样。

  丝绸涨破了天,才六两银子。

  五倍就是二十两!

  大臣们的思绪,很快回到严成锦的话上。

  “熟练制成的丝绸,也不值这么多银子。”韩文说道。

  熟练是生丝煮熟脱胶后,生成的熟丝。

  晒干后,再用光滑的大蚌壳用力将它全面刮一遍,直到发出光泽。

  每十斤生丝,煮成熟练后,会变为七斤左右。

  所以,比一般的丝绸要更名贵。

  张鹤龄怒斥道:“你别打岔,让严成锦说完,我们兄弟二人想听。”

  张延龄喜滋滋地点点头,立起耳朵,等严成锦继续说下去。

  李东阳隐隐有些好奇,此子不会无的放矢。

  说五倍,必定还要在五倍以上。

  弘治皇帝意味不明地道:“严卿家说说看。”

  “开陆上丝绸之路的关口,让商贾走出大明,到西域诸国通商,丝价必定上涨,臣估计会五倍以上。”严成锦说道。

  马文升脸色凝固,惊呼:“如此一来,岂不是开了海禁!”

  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了防止海盗侵扰,便下令实施海禁。

  郑和下西洋时,虽然带着船队到西方诸国,却依旧不许私人下海贸易。

  海禁不仅是海边,还有陆上。

  慎重起见,严成锦决定先打开路上丝绸之路。

  朝中大臣大多来自江南一带,虽然偷偷犯海禁,却对西北没有兴趣。

  从江南到西北,路途遥远,极容易遇上匪盗。

  且雇佣车马,花费的成本极高。

  西北的茶马易市,从唐朝开始,宋朝兴盛,元朝中断,明朝开始衰败。

  越来越少人向西边走商。

  严成锦正是分析了这些,才敢直言道:“还是有许多不同,且如此一来,对西北的商税有极大的好处。

  敢问韩大人,西北诸府收上来的秋粮几何?”

  韩文道:“西北荒凉,加起来自然不足江南的一府之数。”

  严成锦说道:“若商贾开始运货往西北走,途经钞关,就要交税银。

  良乡除了丝绸,还有许多新奇的货物,可以运到西域。

  西域诸国再相互通商,大明的西北,便可渐渐繁盛起来。”

  朝廷大富,百姓才能小富。

  大臣们议论声颇高,毕竟涉及到海禁。

  言官们都知道此子的脾气,眼下看似开西北的海禁。

  说不定,哪一天把东南的海禁也折腾开了。

  这口子不能开。

  先是翰苑几个言官跪下,随后,便是六部的郎中和主簿,纷纷跪倒。

  “开海有违祖制,还请陛下三思啊!”

  “严成锦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懂什么,当初大明不堪盗匪侵扰,才闭绝了经贸的路。

  如今再开,岂不是舍本逐末。”

  张家兄弟也跪在人群中,罕见地参与了廷议。

  有些老演员,甚至微微啜泣起来。

  刘健颔首点头,道:“臣以为,丝路不能开,西域诸国战乱不断,如何通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