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7章 百官成精_大明从慎重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依韩卿家所言。”

  邸报传出宫外,京城宛如煮开的白水,沸沸扬扬。

  街头巷尾皆是士绅,搬着宝物和地契,要去牙行排队典当。

  筹备一万两现银,并不轻松。

  但士绅们,却乐得如此。

  “一旦买了国债,就算朝廷打输了,也要发利息。”

  “不会亏本的买卖,除非朝廷没了。”

  京城的牙行,门槛都踏没了,全是换银子的。

  棋盘街,一顶蓝色的轿子缓缓穿过,严成锦撩开轿帘看了眼,又放下来。

  “少爷,咱们买不买?”

  “区区国债,不买。”

  一月过去,京营筹备完毕,京城外,三十万大军严阵以待。

  放眼望去,整整齐齐的士卒,宛如排列好的方块。

  严成锦道:“家父戍守不力,只能拜托伯安兄了。”

  王守仁深深地看着他。

  仿佛预料到严成锦来干什么,颇有默契地伸手:“老高兄拿来吧。”

  严成锦娴熟地从怀中掏出两个锦囊,递了过去:“这是你的,这是我爹的。”

  王守仁瞧了一眼,拱手道:“老高兄保重!”

  他勒马转身,双腿一夹,马蹄渐渐变得飞快,京营消失在视野中。

  ……

  弘治十八年,七月初。

  距王守仁离京已经十余日。

  内阁,值房。

  刘健翻了几本疏奏,叹息道:“马公致仕后,吏部的疏奏,都送来内阁了。”

  李东阳和谢迁,不约而同地看向严成锦。

  马公任劳任怨,常在吏部值房秉公到深夜,处理朝中事务。

  要不是这家伙弹劾,又岂会致仕?

  严成锦低着头,翻看户部的账目,耳朵却时刻留意着。

  谢迁道:“刘公想选吏部天官?”

  “吏部是六部之首,岂能空缺,明日,我等便向陛下谏言吧。”

  不仅是吏部空缺。

  王守仁离开京城后,连都御史也空缺了。

  还有刑部尚书,也无人任职。

  严成锦想了想,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为明日举荐自己,做些准备。

  很快,内阁要举荐吏部尚书,从文吏嘴中传遍六部。

  酉时,下了值。

  回到府上,严成锦走进府院中,李清娥便走上来,轻声道:“相公,韩大人来了。”

  在府外,停着一顶红色的四抬轿子,是韩文的。

  韩文见严成锦走进正堂,笑道:“严大人,内阁要举荐吏部部堂?”

  文吏将消息带给韩文,是有巴结之意。

  但严成锦知道,这次的吏部天官人选,不是韩文。

  而是王鏊……

  弘治十六年时,王鏊的父亲王婉去世,他回家奔丧。

  直到一月前,才回京任职。

  历史便是如此,还不知有无变数。

  严成锦也直言:“韩大人不要高兴得太早,内阁要举荐的人,恐怕不是你。”

  韩文的笑容凝固在脸上,国库日渐充盈,这都是他的功劳啊。

  “严大人知道是何人?”

  “知道。”

  韩文满脸疑惑:“谁?”

  严成锦仔细想了想,才道:“王鏊。”

  韩文冷哼:“本官才不信,王鏊刚丁忧回京,三年来毫无功绩,岂能白白升吏部尚书,你休要吓本官!”

  本来,想找严成锦给举荐,这家伙竟成心吓他。

  茶也不喝了,拂袖便走。

  严成锦摇摇头,正德年间,王鏊遇刘谨压迫,愤然辞官不出。

  而同是遭刘瑾压迫的韩文,却风骨玉屹,与刘谨愤然相抗。

  相比王鏊,他更希望韩文能升吏部尚书。

  但韩文,太刚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