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七十三章 留住张家炼法衣_白首太玄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赵玄的话刚一出口,尤其是那句:“夫忍者,无忍而无不忍者也!”出口之后,在场人都觉得心中泛起涟漪,而且声音传播极远,整个张府都能听到淡淡的话语声,有识之人不禁纷纷变了脸色。

  微言大义,圣道加持!

  此八字是说,一个人说出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就会得到某一种圣道的加持,从而产生一丝丝异象。而“夫忍者,无忍而无不忍者也”,在场所有人都可以确定,这是他们以往从未接触过的任何一种圣道。

  也就是说……这圣道是对方自己所创的?

  一瞬间,在场所有人都忘了赵玄反常的表现,无不咀嚼着“夫忍者,无忍而无不忍者也”这十一个字。

  无他,但凡能引发圣道加持的人,最少也是一介大儒!

  而在所有人中,最惊异的还是张艺与李淑。

  张艺之“忍”,最初还是取自与儒道之“中庸”。

  中庸者,中不偏,庸不易,中正平和,持之以恒,喜、怒、哀、乐不可太过,始终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忍人所不能忍。

  可当听到赵玄的“夫忍者,无忍而无不忍者也”,他却忽然产生一种明悟,似乎之前自己以为的都错了:凡说忍者,心中必有怒气;若心中有怒气者,忍非中庸,实乃伪德;倘若心中毫无怒气,即便行忍之行,又如何可言忍?

  刹那间,张艺不由得痴了。

  而李淑对“夫忍者。无忍而无不忍者也”这句话再熟悉不过。与《道德经》中“无为而无不为”意义完全相同。故而她之所以呆住还不是那句话的本身,而是那句话竟然引出了圣道加持!

  需知圣道之所以加持,必是那句话非常贴合天地间某一种“道”,这才能够产生“圣道之音”,而且最少需要大儒境界。

  先不说赵玄实力未到大儒,她也曾见过完本的《道德经》,对其中的思想自无怀疑。她所惊疑的,还是赵玄对“无为无不为”的一句化用都能引发圣道加持。为何《道德经》原本出世之时却无任何异象?

  恍然间,她猛地想到一种可能,心里面更加惊骇!

  传言每一部贴合圣道的书出世,或开一派圣道之鼻祖,都会伴有天道异象,根据每一本书中之意异象各有不同,甚之者,电闪雷鸣、天地变色亦不为过。可唯独被奉为“众经之首、万象之学、百家之源”的《易经》,出世之时却平平无奇,没有半分半毫异象产生。

  根据世人推断。是其与天道太符合,为避免被天道灭去。神物自晦,这才能得以在世间流传。

  难道《道德经》也是如此?

  李淑这个念头刚起,但接下来,心中猛然升起了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的第八章,是说真正的“道”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处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