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3章 卿本佳人,何不自立为王_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严和诸葛亮政见相同,诸葛亮自然会允许他这么一个手握重兵的大臣在后方坐镇。可李严向来都是反对诸葛亮北伐的,认为此举空耗国力,徒劳无益。

  再加上李严身居要职,不思为国,先有劝诸葛亮“加九锡、称王”的忤逆之言,后有“索要五郡为江洲都督”利己之私。

  如此,诸葛亮自不会再容忍他在后方继续拖后腿。

  所以,此次督运不力虽只是一点点小过错,但动他的缘由早已埋下。

  客观地说,能够加在李严身上的罪状只有两条。

  一是督粮不力。

  但督粮不力,李严究竟该负多大责任?应不应该被一撸到底?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且出现督运不力这种情况,还有一些客观原因。

  首先,即使道路经过修缮,蜀道运粮仍旧很困难,此前蜀汉几次北伐,多困于缺粮,汉中之战时曹操也是因粮草难继而退。

  可见在这个时代,运粮不继是普遍存在的客观困难,非人力所能完全避免的。

  再者,夏秋之际接连下了一个多月大雨,连曹爽大军都被困在子午谷中一个多月无法寸进,运粮不济实属情有可原。

  最后,李严并非实际运粮官,而是“催督”官,运粮官乃是岑述。

  李严这个催督运事官职的职责,与此前“刘备领兵外出,诸葛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的职责相同,即在“汉中后方”集结粮草辎重,后备兵员以支援前方战事。

  如果是李严集结粮草不力,或是没有向前方运粮,这个责任自然得李严负担。但李严很显然是督运了粮食的,只因大雨连绵而耽误了运粮。

  当然,会发生这样的失误,也有李严不上心的缘故。

  但毫无疑问,运粮不继不该归罪于某个人,即便是归罪于个人,主要责任人也轮不到李严。

  在诸葛亮回军汉中之前,李严便开始追查此事,并想把运粮官岑述杀掉治罪。

  但岑述是丞相府的人,诸葛亮的亲信,李严自是没能如愿。

  能加给李严的第二条罪状是:假传圣意。

  实际上,李严并没有如此做。

  在经历了反间计之后,诸葛亮已经与刘禅之间建立了牢固的信任关系,刘禅也不会再下这种拖后腿的命令。

  诸葛亮联合百官上表弹劾李严,奏折上并没有给李严罗织“欺君”罪名,只说其德不配位,办事不利、私心过重。

  这个弹劾表上除了三号人物刘琰,其余如魏延,杨仪,费稦,姜维等,全都是领丞相府官职的人。就连李严,此时也供职于丞相府。

  综上,李严被黜的性质就一目了然了。

  说白了,诸葛亮需要的是像蒋琬、费祎这种老实人,没有私心和野心,安安分分在后方做事,往前方运粮运兵,其他一概不管;而不是李严这种有自己想法,动不动就会搞一个幺蛾子出来的属官。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