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一十三章 质问_明末试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种方法赈济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当然救灾的方法不是只有赈济这一种。主要的方法有三种:“赈济、蠲免、改折。”具体的赈济怎么做,周大虎并不是太清楚,不过他有幕僚帮忙。“大帅,赈济有一定之规,洪武二十七年赈济规定:大人给六斗,小孩给五斗,五岁以下小孩不给。每户上限只给一石。但永乐年间又有所减少,规定:14岁以上者给米一斗,6岁至14岁者给米六升,五岁以下不给,不管一户家中有多少人,上限一石。”杜应芳轻声解释道。随即他拱手一礼道,“具体如何做,还请大帅决断。”周大虎默默算了一下,一家人五口,要想活下去,一个月需粮食一石左右,而这二三四月近三个月后,才有雨水而降,这样就需要每户三石左右,量有些太大了,还有他也不清楚有多少户需要救灾。这样不行,不能白白放粮。周大虎想了半天,还是觉着工赈比较好。但现在这个问题有个麻烦之处,就是在那里工赈,做何事?这里距离彰德府、林县近千里了,不可能把人带到彰德府、林县千户所等地做工。就地工赈,自己可是没有一分的收益,有点大亏啊?周大虎此时很是烦恼。“暂时每户给粮一石,其他的兴工代赈,做一些事情。”周大虎下达命令道。杜应芳、霍维华、刘传廷等幕僚皆是恭贺自家东主高义仁心。而一旁的虎大威也是很是佩服周大虎舍得钱粮,竟然准备大面积救灾。心中却是不太认同这样的做法。这是朝廷的事,朝廷省下这一笔银子,也不知好过了哪一个贪官污吏,留在自己手里,练兵不是更好吗?武将就是打仗作战,救灾赈济是文官的事,是朝廷该出粮食。不过虎大威没有多说什么,这些灾民他也看到很多,心中也是常有不忍。赈济开始展开,经过核实后的无粮饥民之家,每户领取粮食小麦一石,造册记名登记并按了手印。垣曲县的县城也开了四个大粥棚,为那些流民提供饭食。有军兵维持秩序,倒是井然有序。不过附近的州县百姓听说这里有人大量赈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携家拖口、扶老担幼,甚至夜里赶路而来。而垣曲县当地的百姓害怕来人太多,粮食不够,拿了自己的那一份赈济,便有部分垣曲本县百姓自发组织在一起,不让别的州县百姓而来。甚至还爆发了一些冲突,要不是有周大虎和虎大威的骑兵来得快,恐怕冲突会扩大打死人。也许有人说,都是饥民,何必难为饥民?但是大家就是害怕人多了,粮食不够,到时候怎么办?挨饿的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现在,粮食就是生命。就是这么重要!不过随着周大虎的发话,谁要阻挡别人前来活命救济,谁就驱逐不得再领赈济粮食。灾民还在不断增多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