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四百四十六节 正确的道路_我要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垦团面前都不是事。

  集体的力量,使得屯垦团的辖区,水利设施繁多,各种渠道林立。

  甚至连晾晒粮食的场所和脱粒去壳的各种器械,也一应俱全。

  而在技术上面,更可以得到来自少府、大农的直接援助。

  更不需要担忧官僚问题。

  对军队来说,官僚那是什么?好吃吗?

  特别是今天的武人地位崇高,身份尊贵,影响力巨大。

  那个官僚敢随意忽悠和拖延他们的事情?

  就不怕被将军列侯吊起来,扒光衣服,挂到长安的市集之上吹风?

  论暴力,十个官僚也不是一个武将的对手!

  以前文官士大夫们还可以用智商碾压,与武人玩文字游戏和程序游戏周旋。

  但现在,武夫都已经懂知识了。

  武苑的存在,使得在过去数年,汉室军队的大部分都尉以上军官和一半以上的校尉,都接受了严格的长期或者短期培训。

  武人自己手里也有着权势和金钱,私底下也聘请着士大夫文人为自己上课,解读文书。

  所以现在,文官士大夫不跳还好,敢跳,武将就敢抽。

  而且,绝对会抽!

  另外,安东地区肥沃的黑土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是以,屯垦团的亩产,每年都在创新高。

  在去年,所有屯垦团的土地,平均亩产过了四石。

  今年更是可能达到四点半。

  产出的粮食,基本上三分之一是自用,其余的全部上缴国库。

  等于说,汉室现在已然成为了天下最大的地主。

  握着这海量的粮食,等于握着一张王牌。

  去年燕蓟之战,安东地区和齐鲁地区就紧急抽调了两百万石以上的粮食供给军需。

  战后恢复至今,安东又先后抽调三百万石粮食赈济难民,填补燕赵粮仓空缺。

  但成本也是巨大的。

  虽然,走海路,海运廉价。

  但粮食到了港口,终究还是要靠人力和畜力,运往数百里甚至千里之外的内6。

  战争期间还好说,为了战争胜利,国家可以不惜成本。

  但在和平时期,却不能长久如此。

  况且,刘彻甚至,在未来,汉室的粮仓肯定会从北方变成南方和安东。

  吴楚熟,天下足。

  安东获,不缺粮。

  但问题是,粮食产出来的,总得运到需要粮食的地方卖掉,百姓和农民才能有收益。

  现在还好,安东基本都是屯垦团模式,老百姓种的粮食自己够吃就行了。

  但未来,屯垦团一解散,大批大批的移民,看着手里的粮食卖不出去。

  而内6地区,因为水旱蝗灾等各种原因,却生着饥荒。

  粮价数百钱一石,民众易子而食。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而是事实,且就生在汉室,生在文景之治时期。

  石渠阁的史书和档案里,就有着十数次饥荒的记录,易子而食出现了七八次。

  所以……

  刘彻打算,大搞基建,尤其是内河运河以及轨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