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九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更)_寒门状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名。但张榜后他们最多吊榜尾,甚至有很多人悲惨落第。

  沈溪则属于异类。

  当然沈溪的家底也是相当丰厚的,福建省来京赶考的举人,许多都觉得沈溪是靠背后汀州商会的贿赂才有了去年乡试解元的功名,因此沈溪在得到很多同为纳贿中举士子的恭维之余,也遭到那些寒门举子的憎恶。

  有些事沈溪没法解释,本来参加文会,目的是多结识一些朋友,至于这些朋友对他未来有什么帮助。那是其次的,主要还是为了承苏通的情。

  苏通在联络这些事上,显得非常的积极和热情,沈溪实在推脱不过。

  翰林院中的“翰林”。素来南直隶学子最多,其次就是北直隶顺天府,福建虽属于大明的教育大省,应往届中进士的不少,但留在翰林院的人却不多。这次文会,只请到两名翰林,一名是福建的。还有一名是湖广的。

  这次过来的几名考生,也包括湖广、江西的举人,全部加起来有四五十人,齐聚一堂,茶楼二楼竟然显得有些拥挤。

  但苏通等人交游毕竟有限,使得邀请前来的人中,只有沈溪因为是一省解元名气有些大,而别的举人,基本都是各省乡试二十名开外的人物。他们的目标,就是认识一下两位翰林院的“翰林”。

  在明朝,翰林院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其官吏官品虽低,却是清贵之选。内阁大臣必出自翰林官,也是不成文的规矩,官员未在翰林院供职过,就没资格成为内阁辅政大臣。如果翰林得以入阁参与机密,更是贵极人臣。

  文会开始,跟以前当童生、秀才时参与的文会不同,举人的文会,尤其是举人在会试年举办的文会则更注重实用性。

  所有人来就是为了一个目的,做文章,让翰林帮忙点评,分出优劣,再排定一下名次,更要作出预测,谁的文章达到中进士标准,谁距离中进士还有些距离。

  两位翰林商量着出了题,沈溪和苏通这边拿起毛笔来写文章,苏通提了一嘴:“吴公子不太给面子,接受了请帖,人却没来。”

  沈溪这才知道苏通还请了吴省瑜。

  也难怪,吴省瑜心高气傲,又气不过在福建乡试中败北,既然知道沈溪要赴会,他怎会来参加

  做一篇文章,就算是翰林觉得他作的好,但他比沈溪年长几岁,那是份属当然,没什么荣光,可若是翰林觉得他做得不好,那他是把脸送上去找人抽。

  吴省瑜最佳的选择,当然是退避三舍。

  众举人都在作文章时,旁边却有个另类,坐在那儿什么事都不做,一脸凶神恶煞望着在场之人,就好像随时要吃人一样。

  最开始别人只当他是随从或者护院,今天来的人多,众举人相互寒暄攀关系,就没去理会。可如今都低下头做文章时,旁边还坐着个凶恶的人物,有些好事的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