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18章 东亚同盟(八)_文明破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32年7月13日,商务部每个月的工作会议上,商务部仗李成钢仔细听着上半年数据汇总。

  “……我们把从日本引进的纺织技术用在我们的纺织设备上,终于生产出质量超过法国的棉纱,这些棉纱制成的布匹在法国市场上得到了不错的反响。虽然我们的布匹已经开始对法国开始销售,法国对于我国的成衣接受度依旧很低……金属制品方面,现阶段只有变速自行车以及农用的二八自行车的销售在法国获得了成功,年销售量都突破了3万辆……瓷器、丝绸等传统优势项目表现得不错……茶叶销售获在我们开办了直营店后获得巨大成功……药物销售非常成功……”

  长长的列表上的数据被归纳成给部长做报告的内容,李成钢目光扫过,已经基本看明白了。在汇总数据上,1932年前6个月,中国向法国出口了价值29亿的商品,基本都是轻工业品。从法国进口了41亿法郎的商品,基本都是大宗商品以及重工业品。逆差高达12亿法郎,也就是2000万英镑左右。

  从单纯的数据来看,现在时间只过去了一半。全年的逆差有可能达到25亿法郎。这对于当下中国1200亿中国元,也就是大概1200亿法郎的GDP,貌似不是个大数字。但是此局面没有扭转的话,必然会是一件大事。

  但第二天的国务院工作会议上,商务部根本没提此事。李成钢部长静静地听着财政部长的报告,“今年上半年GDP达到了704亿元,超额完成了计划。而今年要开始偿还法国的贷款。由于这部分超额,下半年不准备增加税收,也不准备发行债券……”

  这些报告都要公开。看到这些数字,民间的财经报刊立刻兴奋起来。各路编辑都开始围绕这些数字做文章,7月16日,好几家民间报纸的新闻头条都是《中国开始陷入债务危机》。

  这些报纸并没有瞎编乱造,引用的数据都是国家公布的官方数据。从1932年开始,从法国借贷的200亿法郎要分10年偿还,每年20亿法郎。上半年对法国逆差12亿法郎,乘以2,全年或许达到25亿。光对法国一个国家,逆差就是20+25=45亿法郎。

  例如泰晤士报亚洲版,就做了一个简单的算数,中国现在大约5亿人口,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要逆差9法郎。

  关心这些消息的人都集中在城市,这些年看多了外国报纸,以及中国官方对此写过一些评论文章。中国读者也有了概念,各国报纸的亚洲版都是为其祖国服务,并不是真的为了中国服务。而且英法之间的关系对现在的中国读者也不是秘密,读这些报纸的人都明白,现在中国元与法郎汇率大概是1:1。即便是每个中国人每年都买了9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