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章 千古悲剧,武将问题_一生要强的中国女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人牵着手,登上了青丛山的最高的阁楼,烈日招摇,凡光压迫之地,一派萎靡不振的模样……

  “晚舟带我出来想与我说什么?”楚归荑看着自己的少年郎,昨日冰冷的眼底现下全是笑意。

  “话话家常、聊聊理想”,沈晚舟道,“刚才的问题,小青狐问得很是突兀,我想听小青狐继续问下去。”

  沈晚舟声如碎冰,气韵高洁,却在不经意之间带了一丝挑逗。

  楚归荑听后,再无雕饰词藻审慎一二,开口问道:“晚舟喜欢始皇帝,仅是凭他的丰功伟绩吗?”

  “自然不是,‘秦,喜黑、尚武’,时人对武将的态度,对得起在战场上浴血厮杀的他们。战士能死于战场之上,而非死于文武朝堂之上!”沈晚舟说到这儿,默了须臾,随后浅浅地叹了口气,“但公义求不到……”

  历史上要等多少年才能等到这样一个将才的出现呢,江山代有英才出,哪次改朝换代时没有不次于白起的名将出现呢?

  “哪一朝开国名将不面临马放南山尸悬华堂?”

  这就是他们的宿命,这些天上的武曲星,下界来就是帮新潮打江山的,而不是享开国之福的。

  难得沈晚舟一次说如此多的话,这也不由得引发楚归荑思索……

  纵观中华历史,结束王朝的,的确大多都是文官集团,他们是架空皇权的内斗行家,同时也盛产奸臣,武将不平…………

  唐末各藩镇起兵,唐岌岌可危,文官却在朝堂上讨论曲江宴是废是留;

  宋朝统治者重文轻武,文官愈发肆无忌惮,以至于外族践踏、狄青被贬、岳飞莫须有、辛弃疾也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最终葬送了宋……

  文官集团不惧亡国,专注内斗,在帝王制衡之术下,一群伪面君子,也着实可恨!

  而唯有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的二十等爵的军功制度下,武将似乎才有荣光……

  可在这世道下,哪有权倾天下不被忌,功高震主帝不疑的能臣?

  上层统治集团极强的恐武思想自古就有,昔日楚延卿辞官避世也有这层原因,这些……楚归荑都明白。

  她血液中有着对军人的崇敬,她敬佩五胡乱华那段至暗时代带领乞活军的冉闵;她敬重在河西走廊坚守四十二载的安西军;她敬重军人的豪迈直爽、一腔报国热血……

  而她以何种立场来出言宽慰劝诫呢?她只有报以无言。

  见她不言,沈晚舟原是波平如砥的嘴角须臾之际绽放开怀的涟漪,话家常般问道:

  “十五年前,帝都朝堂文武之争可曾了解过?“

  “易叔与我说过,信息不多。”

  十五年前,武将暴动,不自量力、自作聪明请来半吊子的读书人与文官进行口舌之争,调停者陶培之无力掌控局面,牵连甚广,以沈氏穆氏为首的武官集团得不到皇帝支持,最终以柳相为首的文官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