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88章 一个茎结出两个果_秦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口如厕,让公孙白鹿随自己离开了喧嚣的篝火,回到邑中,相对而坐,黑夫的言辞,也客气了几分。

  “还请公孙县尉细谈。”

  公孙白鹿道:“郡尉当知,家祖父的身份,是义渠君与宣太后之子,昭王仁厚,知太后不易,故灭亡义渠后,留了大父(祖父)、仲大父性命。”

  “大父耻于戎族身份,遂更改户籍,自认为是夏子,穿夏服,说夏言,改氏公孙。”

  同样是老妈跟野男人生了私生子,但秦昭王和秦始皇的应对的完全相反的。

  不过想想也是,宣太后是为国事而委身义渠君。靠了宣太后牺牲色相,笼络住了义渠许多年,使得秦国能够毫无后顾之忧,腾出手来增强国势,并且在诸侯国间征战不休,屡有斩获,秦昭王是知道甚至默许此事的:“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赵姬却纯粹是为了自己的情欲,还妄图与嫪毐谋反,所以秦始皇下手时丝毫不手软。

  公孙白鹿又道:“但我那仲大父则不然,他就是要做戎人,继续以义渠为氏,辫发戎服,披发左衽,带着族人迁徙畜牧,食肉饮酪。”

  一个茎结出了两个果,也代表了北地郡的两种生活方式。

  黑夫了然,所以积累三代之后,公孙氏已混到了公大夫的爵位,公孙白鹿甚至当上了邻县县尉,靠了他家的“宗室远亲”身份,比一般戎人更得官府信任。

  “家祖父逝世前,告诫余父、叔父等,以秦人之俗,掘墓葬之,勿要效义渠、羌戎之俗,燔而扬其灰。并说,要想在北地立足,必立功、得爵、多得授田,而游牧必亡!”

  黑夫都有点惊讶那位公孙老爷爷的见识了,追问之下,公孙白鹿说出了缘由。

  “大父曾为牧师苑监,他发现,一户人家以畜产为命,需五到十顷林地、草场,遇到雨雪灾异,可能还要迁徙才能求活。而五口之家,治田百亩,便能得温饱。”

  “但关中移民日增,遍布泾水、泥水,而北地郡土地有限。虽然每年迁入的不多,但长此以往,哪里还有那么多空地让戎人放牧?”

  “汝大父所言不虚!”

  黑夫颔首,深表认同,这是一道简单的经济题,也是放在北地郡,乃至于“龙门-碣石”这条农牧分界线上,所有生民面前的一道选择题:

  “养活同样人口,畜牧需要的土地,比农耕,要大数十倍,甚至百倍!”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