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7章 新的南水北调_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儿媳和孙子们就搬过去了,只有他还不舍得离开这里。

  今日和老弟兄们一商量,打算到这边再看看,毕竟三天之后,要淹没的区域就要全部清理了。

  郑毅听到是这个原因,也是深有感触,他能够理解这些老百姓的故土难离的心情。

  陶三山是跑运输的,等到水库建起来,河面的宽度将会增加四道五倍,他的筏子肯定是不行了。

  再说随着大华经济的发展,很多地方筏子已经逐渐退出了时长,替代的是机动的渔船和快艇这些。

  这次的黄河水库集中修建,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整个中上游地区的运输和航路。

  原来能够通行的河段,有数百公里,等到水库建好之后,通行的河段只剩下各个水库了。

  大坝和电站是不具备通航功能的,这点倒是与后世新华夏建设的水库没什么两样。

  倒不是当初建立的时候没考虑过通航,而是黄河其实很多河段真的不适合通航。

  黄河滩多水急、浪高沙多,很多地方又是在崇山峻岭之中穿行。

  通航的条件极为的不足,下游还好一些,中上游也只有部分河段可以做短途航运。

  如果拿个具体的例子来说,那就是闻名天下的壶口瀑布,那种航段什么船也得栽里面。

  所以水电站和水库的规划,就没有将通航放在其中,只是考虑了水库中的通行和短途航运。

  千里黄河,其实在这段才刚刚有些泛黄,等到转过几字湾再次进入黄土高原,才是真正的黄水奔流。

  靠河吃河的百姓也是不少,今天汇聚在黄河边的,大部分都是渔翁,比起在码头干活的还要多不少。

  郑毅派出去的随从也打听了消息回来,基本上跟陶三山他们说的是一样的。

  他们这些上了年纪的,基本上都是舍不得离开,聚集到黄河缅怀一下。

  郑毅在人群中和老百姓们攀谈,给他们讲述水库建设的好处。

  等到这些水库建好之后,整个西北就再也没有缺水的困难了。

  而且还能有效的缓解黄河泛滥的情况,更能够改造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

  再说他们这些人,也不是永远就无法再回到黄河了,搬迁点距离到时候的水库也不是很远。

  愿意继续回来的,可以在水库到时候开展货运,几家一起买条好船跑不是更安全吗?

  再有就是捕鱼,黄河是有很多的鱼类,沿线也养活了不少的捕鱼为生的百姓。

  但水库建好之后,也不代表就没办法捕鱼了,可以发展承包养鱼阿。

  黄河的鱼名冠天下,只要养的好了,不仅能够挣钱,说不定还能挣大钱。

  故土难离这一点谁都清楚,也都不愿意随便的离开。

  但为了子孙后代能够将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暂时的离开也是必须的不是吗?

  听到郑毅的分析,老百姓纷纷表示赞同。

  就连之后赶来的银川府的官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