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38章 问候了一下马皇后_大明小公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云睿,如果这样,屯田子粒必然不够,到时候数十万边军吃什么?”这时,朱能站了出来,开口问道。

  “换啊,成国公可知道占城和暹罗等地,稻米一年三熟,他们的稻米吃都吃不完,如果我们拿绵砂糖、香烟、麻布、棉布、兵器跟他们换,你说他们愿不愿意?愿意呢?还是愿意呢?”李云睿笑了笑,说道,“新江口有五千料的福船数十艘,两千料的大船三百多艘,一个来回,就能拉三百多万石,来回只要一个月就可以了。”

  一料等于033吨,五千料就是1650吨,相当于两万石,两千料能拉八千石,如果满载情况下,确实一次能拉三百万石,但账不能这么算,海上波涛汹涌,状况百出,万一出个好歹,就坏了菜了。

  从海外买粮食这事,李云睿早就在盘算了。

  明初,大明百姓收的粮食还能果腹,但要论质量,那就只能呵呵了,说句不中听的话,吃得比猪强点。

  纯白的大米饭,想都别想了;白面的大馒头,过年都吃不上。

  大部分人家吃得都是带壳粟米或者带麦麸的麦面,就算李云睿旗下的那些管饭员工,吃得也是这样,为啥?

  米分精米、粗米,同样是一石,价格和分量差非常大。

  太祖朱元璋当年制定大明宝钞时,规定一贯大明宝钞相当于粮一石,这个标准是以米来定的,还是未去壳的粗米,同样一石去壳的精米,相当于两、三石粗米。

  石是体积名词,而不是重量名词,粗米去壳分量本来就少了很多,体积也会变小不少,要把这部分体积填进去的,至少得再搭上一倍的粗米。

  这精米,谁能吃得起?

  就算李云睿不心疼钱,他也不能这么干?

  有违公俗良知!当然这只是借口而已,主要还是为了省钱。

  李云睿已经打听好,占城和暹罗那边,随便在地上撒把种子,米都能长起来,再加上一年三熟,米便宜的跟不要钱似的,三、五石米才能换件衣服……

  只要朱棣能打开海贸这个口子,李云睿就准备去贩米回来卖。

  众人听了李云睿的话,纷纷点了点头。

  “此事须从长计议!”朱棣看了看众人的表情,说道。

  “陛下英明!”李云睿立马送上一句马屁。

  “陛下,臣等今日前来,是讨论如何稳定军心,现在边军还好,京卫之中,已是人心浮动,稍加不慎,恐怕会有不忍言之事……”金忠一句话,又把话题拉了回去。

  李云睿说的这些事情,短期来看,都不可能实现,需要几个月、乃至几年才能实现,但军心浮动是眼么前的事,火都烧到屁股了……

  “李云睿,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朱棣听了金忠的话,皱了皱眉头。

  “陛下,我刚才说了,三管齐下……”李云睿哪里有什么好办法?他是今天突然被抓来的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