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4章 岂止一个惨字能形容_大明小公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次,辽东地界上有很多蒙元残余势力,明军种好粮食,蒙元军队就来打劫一把,搞不好都是资助对方了;还有一点,就是要洪武朝大部分时间,士兵和迁过去的百姓,都在筑城。

  辽东百姓和士兵,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渡过了难熬的靖难之役。

  朱棣一上台,将辽王朱植改封荆州,宁王朱权改封南昌,将辽东之地归到兀良哈三卫旗下,辽东数十万将士和百姓,成了朝廷的弃子。

  站在朱棣的角度上看,这没什么错误,毕竟,山海关以内才是大明的重中之重,他刚上台,主要是理顺内部,防止建文余孽起来反抗自己。兀良哈三卫,在靖难之役中是自己的坚定支持者,前前后后送了近十万人马作战,否则朱棣也不会跟朝廷近百万大军,死磕四年而不倒。将辽东之地送给兀良哈三卫,算是酬佣!

  但朝廷和兀良哈三卫之间是羁縻政策,而不是统属关系,简单来说,兀良哈三卫认可大明朝廷,但大明朝廷不能对兀良哈三卫之内的事情指手画脚,类似于后世的区域自治。

  现在,朱棣利用两三年的时间,把内部关系理顺了,就想起了辽东军民,招来人问了一下辽东军民的近况。

  兀良哈三卫本来就是蒙古后裔,马背上的民族,逐水草而居,对于如何治理地方,毫无经验,于是就任由辽东军民,自由生长,出了事也不管。

  本来辽东就苦,朝廷和兀良哈三卫不管他们,再加上这两年辽东气候非常恶劣,粮食产出非常少,要不是辽东地区有很多天生地养的动植物,辽东军民就得饿死在辽东了。但是吃可以打猎物、挖木耳、挖菌菇,穿就成了大问题。

  总之一句话,辽东军民过得苦不堪言。

  朱棣听了之后,下令重启登辽海道,向辽东运送物资。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登辽海道运输的物资,大都取自山东和山西两个布政司,但这两个地方,在靖难之役中,已经被打烂了,尤其是山东。

  先是滹沱河战役,耿炳文兵败,败兵洗劫了一把山东;紧接着,李景隆兵败,几十万大军又嚯嚯了一把山东;后来在德州,李景隆收拾败军又跟朱棣大战几个月;然后铁璇在济南府跟朱棣硬刚,平安在东昌府跟朱棣大战,大小数百场战事,愣是把山东给打了个千疮百孔,百姓死的死、逃的逃。

  好不容易朱棣上位了,百姓稳定下来,朱棣又发布了一个政策,对河北、山东百姓进行加赋,原因很奇葩,因为在靖难之役中,河北和山东百姓支持过朝廷军队,抵抗靖难大军……

  身为百姓,有的选择吗?

  朝廷军队怎么说那都是正牌子的军队,靖难大军是反贼,是叛军,谁放着正规军队不支持,去支持反贼?

  本来想回山东安家落户的百姓,一看这个政策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