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章 梅家的疑惑_大明小公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一年半前,李景隆打开了金川门,一切都改变了。

  “小姐,也是曹国公有不得已苦衷!”小暖又想起另外一个消息,曹国公李景隆在狮子山上,说出了打开金川门的真实理由,竟然是为了让南京城数万百姓活下来,才不计个人毁誉得失,这是多高尚的节操!

  千古是非,功过留与后人评说。

  “苦衷?那个草包能用什么苦衷?”梅瑾瑜冷哼一声,她才不相信李景隆会有什么苦衷呢?看看李景隆,现在是高官显爵、鲜衣怒马,他能有什么苦衷。

  “小姐,今天狮子山上,发生了一桩趣事,曹国公作了一首据说能流传千古的词,现在金陵城中的士子们,都在传颂。”小暖搓了搓手,说道。

  “小暖,你没发烧吧?就那个草包,还能做诗?”梅瑾瑜觉得有些难以置信,从她认识李景隆开始,梅瑾瑜就从来没听说过李景隆会做诗。

  “是真的,连解缙解大学士都夸赞,说曹国公才情无双!”小暖辩解道,毕竟外面很多人都在说。

  梅瑾瑜看着小暖振振有词的样子,此时有些拿捏不准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小姐,这就是曹国公所作的《临江仙》,怎么样?”小暖巴巴地将词背了出来。

  “你确信是那个大草包作得词?”梅瑾瑜听了之后,有些出乎意料,这首词绝对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她虽然年纪小,但也是家学渊源。

  这首诗气势豪迈、感情悲怆、语言更是没得说,读起来荡气回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具备了一首千古流传诗词的基本特征。词中有淡泊宁静、也有苍凉悲壮、更有旷达的胸怀和高尚的节操,能够将词写到这种程度的,绝非泛泛之辈。

  “也有人说,曹国公这首词是买来的!但是更多人的说,这样的诗词,谁也不会卖!就凭这一首词,就可以千古留名!”小暖嘟着小嘴说道。

  买卖诗词,自古有之,很多达官贵人、豪商富贾为了留名、为了显摆、为了泡妞,经常会花钱问一些家境贫寒的士子买一些诗作,然后冠上自己的大名,用来招摇撞骗。当然也不能算骗,毕竟是花了钱的,公平买卖而已。

  但是,作为文人,有一首能够流传千古的诗词,是他们毕生的梦想,就算是再多的钱,也不会卖掉。似《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的名篇,谁又会舍得呢?

  一时间,梅瑾瑜陷入了沉默。

  “小姐,听府里的护院说,曹国公在诗会上,讲出了他打开金川门的原委,曹国公不想看到南京城百姓、将士遭受战争荼毒,所以才跟谷王一起,放皇上进入南京城。否则大战一起,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将士和百姓,都会遭殃。他还说了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在场的学子听了之后,都为曹国公感到不平!”小暖握着小手说道。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梅瑾瑜听了这句话后,有些震惊!没有点家国情怀、没有点心怀天下担当,谁能说出这话来。

  梅瑾瑜突然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误会了曹国公?想想也对,真的要打仗,南京城会死多少人?史书她也是读过的。

  长公主府的书房中,驸马梅殷正坐在书桌前。

  书桌上的宣纸上,写着一首词和一句话,字迹如行云流水,笔酣墨饱: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

  仔细看去,正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梅殷对着宣纸,面露凝重,淡淡地说了一句,“这李九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以前怎么从来没有发现,他还有这样的才华?什么时候,他变得这么忧国忧民了?”

  托着下巴,梅殷陷入了深思。

  旁边的蜡烛,火苗被风吹动地左右摇曳。

  【作者题外话】:萌新作者,求收藏、推荐、银票以及评论。感谢各位大佬支持!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