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4章 江南赋税之争_大明小公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换掉,只能徐徐图之,这就导致了五军都督府之间的内部斗争。

  “我老丈人已经交出了军权,无论是军队的主导权和管理权的争斗,都与他无关了!”李云睿听了李景隆的阐述之后,想了想,说道,“这一点应该排除!”

  李景隆点了点头,说道,“的确如此,梅驸马这几年深居简出,应该与此无关。”

  紧接着,李景隆又分析了官员升迁和漕运利益,这两点也李云睿被排除在外。

  “剩下一点就是赋税!”李景隆低头想了想,继续说道,“自太祖建国以来,赋税之争一直聚焦在江南赋税的税率……”

  朱元璋建立大明,在制定赋税政策时,制定了极低的田赋税率,并令全国各省、府将所收税赋刻在石板之上,以洪武二十六年为田赋总数三千两百万石为定额,朱元璋宣布新垦田地永不起科,自此之后,大明的田赋总额就在三千万石上下徘徊。

  这个田赋税率在什么水平呢?大明建国后,做过鱼鳞图册,用来登记天下丁口和土地,总共统计下来有亿亩,除去官田、宗室、卫所所占的土地,以亩产一石的水平来算,税率大约在5%左右。

  可以这么说,这个税率算是良心税率了,就算百姓还要种桑、棉、麻等作物,这个税率也不会超过收入的一成。

  但这个田赋税率有个BUG,那就是江南地区的赋税税率上。

  洪武二十六年,江南八府(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嘉兴、湖州、杭州、应天)征收米麦686万石,占大明当年总税粮的四分之一,亩产赋税税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倍以上,也就是说别人的税赋在5%,江南地区的税赋在20%。

  历史上,很多人都说朱元璋之所以给江南地区制定这么高的税率,是因为江南八府的百姓在朱元璋跟张士诚争天下时,支持张士诚,这么说就有点唯心主义、阴谋论了。

  朱元璋好歹也是个雄主,心胸岂会如此狭窄?更何况他是底层贫民出身,非常体恤底层百姓,不会无缘无故的压迫百姓。他之所以给江南地区制定较高的税率,完全是因为江南地区有丰富的水力资源,百姓有超高的耕种技术,粮食收成远高于其他省份。

  史书有记载,明朝时“江南园地最贵,民间莳葱薤于盆盎之中,植竹木于宅舍之侧,在郊桑麻,在水菱藕,而利薮共争,谁能余隙地?”由此可见,江南地区百姓的耕种技术之高。当时,松江府有470万亩地,能产900多万石水稻,平均2石一亩,这个产量可以说冠绝大明。要知道,这470万亩土地,还要种无数的桑、棉、麻……

  有这样骄人的粮食收成,朱元璋怎么可能会放过他们?于是乎江南地区的百姓,妥妥地成了大明帝国的“奶牛”!

  自古以来,有国有家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