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文曲星禁言_诸天谍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经略安抚使是沿边大将,统管军民,作为镇守边境的最高长官,他心动了。

  一来这种卑辞告求,很涨大宋的颜面,为藩国拨乱反正,也是上国之任,名正言顺。

  二来大理乱了,对于大宋确实有影响。

  且不说大理马和矿产之类的物资交易,大理国有八府、四郡、四镇、三十七部,辖地其实不小,远在交趾之上,如果换了一个不信佛的君王,励精图治,就可能对大宋产生威胁。

  这不是危言耸听,大理国现在的版图在唐朝时是南诏,数次与大唐的军队交锋,都取得了胜利,里面虽然没有女娲后人,却也不容小觑。

  谁又能保证,那叛臣杨义贞上位后,不会一改国内风气,整合百族,成为又一个南诏?

  其三嘛,则是军功了。

  在北宋,武将的日子已经够难过的了,如果再完全不打仗,那他们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别说武将,部分文官也希望打仗。

  前面说了,武将开疆拓土获得回报,不及文官考一个进士的好处大,这就是宋朝隐性的畸形规则,但文官开疆拓土呢?

  自然是加官进爵,无限荣光。

  杨兴身为一路经略安抚使,在文官序列内,其实已经能排进最前面的五十人之列。

  而民间将经略使,称为经略相公,夸大是夸大了,他却真的有野心,做一做宰相。

  以他的资历,熬到这一步已是进无可进,想要进入中枢,成为宰相,唯有建立军功。

  让他去和西夏和大辽开战,他是绝对不敢的,即便是那穷凶极恶的交趾,他都悚。

  但大理嘛……

  杨兴望向沈起,沈起同样主战,回了眼神,心照不宣。

  黄尚冷眼旁观,暗暗摇头。

  他不通军事,并不懂带兵打仗,但他知道一个道理,主战不代表正确。

  比如当年韩琦和范仲淹对阵西夏李元昊时,韩琦主攻,范仲淹主守,那时主守不是害怕,是因为二月天寒,宋军不习惯严寒天气出战。

  可惜宋仁宗听了韩琦的主攻建议,结果呢?

  几乎全军覆没!

  堂堂大宋,被西夏小国打得大败,最后靠范仲淹守住,李元昊再也无法深入,两国才开始谈判。

  那时的韩琦,惨败被贬官,但平心而论,还是有些本事的,现在的沈起,连韩琦都大大不如,偏偏还以为自己文武双全,出战必胜。

  呵呵!

  眼见黄尚慢条斯理地品茶,沈起却问道:“黄运使意下如何?”

  黄尚道:“我初来乍到,听从上命。”

  沈起微笑道:“然三元的殿试应卷却看不出初来乍到,对于广南西路的现状分析得头头是道,其中包括与交趾和大理的外交事务,怎么现在又不肯为我边境的安定献计献策呢?”

  这话听起来只是玩笑,但在这个场合中,就有恶意了。

  别的官员还未做出反应,杨兴眼中闪过看好戏的神色。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