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三十一章 DSI进气道_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Small·F—22。

  小F—22!

  而F—22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即将量产并投入现役的下一代先进战斗机。

  庄建业不慎从包里摔出来的模型,恰恰与美制的F—22极为相似,采用的都是常规布局,机头采用适合隐身的菱形结构,梯形机翼与后方的水平尾翼同样根据雷达隐身做了平行角度处理。

  粗看跟F—22不分彼此,可要是细看的话,就会发现,模型与F—22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是进气道,F—22采用的传统的矩形进气道,不过内部进行处理,采用复杂的S型结构,遮挡住雷达反射面巨大的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不但实现了隐身效果,而且通过复杂的计算,令发动机的进气量更加的合理和高效。

  庄建业的模型在这方面与F—22诧异明显,并没有采用F—22复杂的内部S型进气道做隐身处理,而是采用一个流线型凸起物做遮挡。

  这要是外人看来整个飞机两侧带两个鼓包特别的滑稽,因为正面看上去,飞机就好似气炸的河豚一样,鼓着腮帮子,怎么看怎么没有杀意。

  但马哈茂德却对这种鼓腮帮子似的流线型突起物是大为震惊,因为类似的进气道布局他曾在去年参加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听美国的航空专家介绍过,学名叫做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英文缩写DSI。

  因为外形像河蚌,因此又被一些人成为蚌式进气道。

  这个装置的最主要的优点就在于保证飞机隐身的前提下,大大降低机体的结构总量,从而使得飞机不用在如同F—22那般,在机体内设置复杂的S形进气道结构,只需在进气口设置一个简单的DSI便解决了隐身、进气效率,结构件重等主动难题。

  其次便是垂尾,虽然模型的垂尾与F—22一样,都成V字型外翻,但模型的垂尾却是可以活动的,这从模型摔倒地上,一侧垂尾偏转的角度就能看得出来。

  这说明该模型的配备了更加灵活的全动垂尾,在不配备高性能矢量发动机的情况下,飞机依然具备极强的空中机动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模型机的机身相较于F—22的扁平显得更加浑圆,这一方面是内部弹仓的尺寸使然,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该模型在兼顾隐身的同时,更加注重成体的气动布局和飞行品质。

  因为马哈茂德在其上面看到了当初那场学术交流会上,美国航空专家介绍的另一项划时代航空气动布局——综合升力体结构。

  通俗点说,所谓的综合升力体就是将整个机身看做一个整体,其本身就具备极强的升力属性?而不仅限于机翼这类传统的升力部件。

  这样做的好处便是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结构总量?提高整体的机动性。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传统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