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四十章 直升机头盔瞄准具_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首长,这就是我们调整后的生产线,电子器件的组装效率比以前提升一倍。”

  浣城郊外,曾经的腾飞集团无人机生产厂现如今已经被改造成为腾飞集团光学电子仪器厂,此刻一位约莫四十多岁,国字脸,穿着一身整洁光学仪器厂厂服的电子组装车间的车间主任覃明山正在向总部首长一行介绍他们最近对组装生产线的改造情况。

  总部首长是下午抵达光学仪器厂的,既没有知会浣城政府,也没有通知当地驻军,就这么低调的进厂走访。

  结果却没见到庄建业,根据覃明山所说,庄建业过来看了看几个车间的情况后,就去了新成立的技术研发中心,察看近期的技术成果了。

  本来覃明山准备去找人通知庄建业,却被总部首长给叫住了。

  他来这里的目的除了找庄建业以外,最重要的还是想看看这家旨在安置在自卫反击战中伤残官兵的工厂究竟是个什么成色。

  要知道从1979年自卫反击战到80年代的两山轮战,在长达十多年的边境冲突中共有两万多官兵负伤,其中落下终生残疾的不在少数。

  虽然部队对这些伤残军人的安置十分关心,奈何当时部队经费有限,国家财力不足,哪怕在积极也不免留下诸多遗憾。

  因此部队方面一直在号召有能力的地方单位或企业尽量招收伤残军人,为此部队和国家层面会给予几位优厚的扶持政策。

  一些地方单位和企业的确相应号召,积极安置伤残军人,表面看着一派军民鱼水情,可实际上不少地方和企业确是奔着扶持政策去的,再不济还能借着这个由头向上面申请一笔数额不菲的计划外补助款或发行基金。

  能力强的靠着优惠的政策和上面的补助的确是发展的不错,也让参与其中的伤残军人受益;但绝大部分地方和企业却因为能力和经营上的不足,搞的是一地鸡毛;甚至一些黑心的地方和企业领导干脆贪墨补助款,导致伤残军人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为继。

  正因为如此,当他听说腾飞集团在浣城这边也见了个安置自卫反击战伤残军人的工厂后,便起了过来瞧瞧的心思。

  毕竟庄建业可是他竖的标杆,若是在这个敏感问题上出点状况,他这老脸也没地方搁。

  结果过来一看,这个标杆还算立得住。

  这不,总部首长看了看车间内繁忙的景象,满意的点点头,旋即转过头看着比自己足足高了半个头,始终一脸认真的覃明山笑着说道:“我这次过来就是看看负过伤的同志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你不用这么紧张。”

  “是,首长……”覃明山嘴里应着,但额头上的汗却把他的真实思绪暴露无遗。

  不紧张?你跟在总部首长后面不紧张个试试!

  总部首长见状知道自己说了也没用,便无奈的笑了笑,然后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