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5章 以德服人_汉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如现在乘着先零狼奔,尽斩羌豪,继续向山中发兵,一年时间,足以完全平定,绝其本根,不使能植。其余则永远驱逐出塞,再在湟水两边筑起长城,如此便再也不用担心羌人复寇。”

  虽然带了击羌自重的心态,可就事论事,辛武贤的提议倒也并非一无是处,就比如在湟水筑长城一事,靠基建来减少边塞开销,是汉朝的正常操作,河西走廊上千里都用长城包了起来,在河湟筑道墙也未尝不可。

  但辛武贤估算的一年平乱,任弘以为绝不可能,一旦再度动刀,诸羌绝望之下钻山林里,他们人数没有先零那般多,需要的粮食酪肉自然也更少,足够耗上两三年了,而退到西边的先零、卑禾,大河以南的罕开、烧当也会伺机有所动作。

  河湟的战争绵延数载,这显然与朝廷国策相悖。

  霍光愿意让赵充国这把“宰牛刀”来杀羌人的鸡,就是为了迅速平定,赵充国和任弘合作,靠着屯田、诱敌、离间、招降等招数,能在叛乱开始后四个月内平定先零,已是侥幸。

  未央宫的目光从来就没看向河湟,始终盯着匈奴和西域,现在就是结束战争的好时机,不可能再战了。

  果不其然,赵充国否定了辛武贤的想法。

  “寇白石、河关时曾杀我吏民的牢姐、封养两部,确实可用辛都尉之策,至于其他部落……“

  赵充国摇头:“滥施杀伐,伤和致灾,我会招抚湟中诸羌,与之盟会,加以安抚,只诛首恶。再传令下去,只要是归降的羌部,令三军毋燔聚落,勿掠牛羊牲口,别贪一时之功,而毁了羌人的生计,否则彼辈饿极,秋冬时定会复寇郡县。”

  辛武贤竟认为赵充国此举太过软弱:“后将军这是想要效仿周武王的‘仁义之师’,对羌虏以德服之么?”

  言语中有些讥讽,赵充国肃然道:“古人云,仁者无敌,在德不在险。”

  “这当然是屁话。”

  老将军道:“在老夫看来,不是因为有仁德所以才胜利。”

  “而是在胜利之后,才有条件讲仁德。”

  “仁德,是吾等胜者独有的奢侈之物,也是大汉与匈奴羌虏有所区别的东西。”

  “秦若在与六国纷争时讲仁德,恐怕早就亡了。可在其一统后用仁德装点,现在吾等,或许还是秦人。老夫早就说过,对羌人切不可不分良莠,一味诛灭或绥靖,而要分清好坏,分化处置,辛都尉,你可以下去了!”

  斥退辛武贤后,赵充国瞥向任弘:

  “西安侯怎么看?”

  任弘当时就念了一首诗。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任弘朝赵充国作揖道:“这是在金城征战后,下吏的一点看法,都在诗中了,尽诛不妥,当以后将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