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四章 等待消息_人生一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给冬子通报消息。

  冬子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4号身上,4号知道自己的优势了,又点了几瓶红酒,还有一些高档小吃,最后,快十二点结时,冬子除了给那四人每人五百块钱小费外,悄悄又多给了4号500元,并悄悄对她说到:“如果你消息准确,我还有意思。”

  “哥,不图你钱,你的事办成了,我也高兴。”4号这话,说得冬子就有些信了。

  直到把彭总小袁送出门后,他们都已经互留下了电话号码,冬子还专门给出租车司机两百元钱,让司机直接把两位送到汉口。

  在回来的路上,小简突然问到:“今天晚上,你必须给我一个交代!”

  冬子一愣:“啥意思,简哥?”

  “你啥意思?今晚的接待,要不是我,客人都快看出来了,你花钱接待客人,心不在客人身上,你以为我不晓得?跟小姐嘀嘀咕咕,往一楼看别人,你是发了情,还是在找人?你得跟我说清楚。你要不说清楚,我就不走了,晚上到你店子,跟你睡。”

  小简这一通问,冬子知道,自己可能无法隐瞒了。回想今天晚上的接待,小简几乎是尽了全力,如果没有他,跟不达不到别人高兴的效果。特别是小袁,那个兴奋劲,那个投入,简直反冬哥当成了老大。而彭总反复邀请他参与合作,虽然自己没立即答应,但这种被认可的成就感,还是让人暖心。

  “非要今天吗?”

  “你不说,我睡不着。我想,你今天晚上,肯定是睡不着的,对不对?我们是兄弟,对不对?”小简这一问,冬子知道,小简已经把自己猜透了。

  朋友之间如果要有真友谊,就得分享秘密,不是八卦别人,而是坦露自己的内心,包括隐私。这算是精神上的朋友,可以互相倾诉的。

  国人交往的习惯,就是交换。信息以及物质的交换,让双方在一个平等的位置透明,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对称后,交易或者说交往的效率就非常之高,成本变得极低,这就是朋友的价值。

  所谓物质的交换,就是古人所说“朋友有通财之谊”,也就是可以互相借钱或者送钱。这种精神,在今天的社会里,是很少见的了,但不是没有。这种通财之谊,更多发生在亲人或者密友之间。

  中国人交往最常见的方式,是一起吃饭喝酒。一起吃饭,在我们大团圆的桌子里,大家的筷子夹同一盘菜,实际上是一种交换唾液的过程,也就是把朋友当亲人来对待。只有一个家庭的亲人,才是长久交换唾液的人。

  也许西方认为,这种方式不卫生,不如他们实行的分餐制。但这绝对不是中国人的野蛮,毕竟在汉代以前,中国人的正式宴会,也是分餐制的,每人一盘,餐具分开,甚至连坐的桌子都分开。

  在正式场合的分餐制,显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