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第六十一章_将军长命百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学以前是朝廷所属的最高学府,在夏王朝的时候被废除了,如今周镇偊准备再建太学,是可行的。

  以前的太学弟子多是皇室和贵族子弟,周镇偊准备先试点,之后再放大招生范围。

  尚书台的人很快便拟好了诏书,称陛下将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且设陶嘉木为博士,任教授专门讲授课程,除了他之外当然还有另外四人,陶嘉木为总博士,地位最高。

  陶嘉木一时非常感动,这是一个位不高权不重但影响力及其深远的职位,非常适合陶嘉木,他终于能通过这种方式传达自己的理念。而且陛下愿意让他来教导这种关系大越未来命脉的弟子,也表明了皇帝对他的重视和信任。

  还是霍屹看得明白啊……陶嘉木心想。

  不过周镇偊还是对课程内容有所要求,必然不能让他们想讲什么就讲什么,主要讲授内容还是儒家经典,下午还有骑射这些基本课程。太学招收的弟子为两千石以上官员及各地侯王的子弟,年龄为八至十五岁。

  无论男女。

  这是个强制性的措施,并没有什么自愿不自愿的,只要这个年龄阶段的必须来。

  为了经营太学,元鼎帝亲自访雅儒,采求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长安。之前因为之前种种举措不满元鼎帝的读书人们也纷纷放下芥蒂,争先恐后赶往长安希望能被选中,自然就顾不得再搞那篇阴阳怪气的文章了。

  之前的谶纬之乱,就这样被悄无声息地化解掉。元鼎帝及其擅长打一棒再给个甜枣,再打一棒,拴个胡萝卜引诱那匹精疲力竭的驴。

  尽管如此,陶嘉木还是写了篇文章澄清了谣言,虽然也没多少人关注了。顶多是因为他优秀的文字编排而在小范围学士中相互传阅抄写,流传开来。

  太学的筹办时间还挺长,周镇偊没在长安城再新修一栋建筑物,而是直接将紫微宫内的一个宫殿长十丈,宽三丈的讲堂。又开了一扇小门,以后太学生可直接从此地进入讲堂,而小门外面是一条偏僻的街道,直通长安城主干道。

  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当然是为了省钱。

  这个消息飞快地传往了大越各地,自从尚书台建立之后,有督察百官行政的作用,官僚办事速度确实快了很多。

  周镇偊是七皇子,前面还有四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其中太子早年被罢黜,后来又出“意外”死了。三皇子叛乱逃离大越,此时盘踞在南方一个偏僻的地方。另外还有两个哥哥,周镇偊为他们安排了封地,一直没什么大动静。

  周镇偊借着太学这事,给藏匿在南边的三皇子送了封信,表明愿意和解,将恢复他王爷的封号,将那块地盘直接分封给他也行,不过三皇子也需要将自己的次子送到长安城进入太学。

  三皇子名叫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