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九章 厉兵(下)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于勾镶,则仿佛不太为人所熟知了。

  勾镶是一种汉代常见的,钩、盾结合的复合兵器。此种兵器兼具防、钩、推三种功用,一般配合环首刀使用。它的样子有点怪异:中间是一个巴掌大小的圆角方形薄铁板,铁板中间有一个竖起的铁锥,后面有一个握把;上下各有一个铁条,其顶端均弯起如钩状。

  汉代刘熙《释名·释兵》说:“钩镶,两头曰钩,中央曰镶,或推镶,或钩引,用之宜也。”

  此种兵器兼具防、钩、推三种功用,战斗时一般用左手的钩镶将敌方长兵器钩住(对戟头横出的小枝特别有效),或者用于格挡敌方武器,同时右手环首刀攻击敌人。还可以用身体抵住勾镶,向前推送,以盾中间的铁锥刺伤敌人。因此,勾镶的作用较单纯防御的盾要积极得多了。

  要说郭斌为了给他的部曲换装,却也是费了很大的心思。

  先说皮甲,从郭斌一到伏龙山,开始以打猎换取生活物资之时,便有了保留虎、熊等动物皮毛,以之用作皮甲的想法。到后来,戏志才给郭斌出主意时,亦将收购牛皮以备制作皮甲提了出来。因此,伏龙山庄的仓库中,除了粮食,最多的便是在各地收购的牛皮和猪皮。

  环首刀的装配,却并未有什么波折。

  郭斌受自己印象中“古代禁止携带兵刃。”的思想的影响,并不敢明目张胆地为手下配备环首刀。直到与戏志才一番交流,才知道汉代自始至终并没有禁过民间携带兵刃。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始皇帝)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谪,铸以为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因此,史学界普遍认为,秦朝对兵器的生产、发放、收缴、管理,有着一整套严格而规范的管制制度。

  汉承秦制,因此许多研究者认为,汉朝的兵器管制亦是很严格的。

  元狩四年,汉武帝“举凡天下盐铁,作官府,除(任命)故盐铁家富者为吏。”“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即在左脚带上六斤重的铁锁),没入其器物。”这是汉武帝时,为增加国库收入,对抗匈奴,而实行的盐铁官营的策略。用现在的话来说,便是国企了。可见汉朝对铁器生产的控制,的确是非常严格的。

  《史记·高帝纪》记载:“(高祖下令)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纻罽,操兵,乘骑马。”

  意思是汉高祖下令,商人不得穿锦绣绮罗等名贵织物,不得持兵刃,不得骑马、坐车。这是极度贬低商贾社会地位的做法,是汉代“与民休息”,“重农抑商”的国策的体现。于是,便有人得出了汉代不得携带兵器的推论,实在是大谬不然。

  汉高祖下诏令,不允许商人携带兵刃,言外之意,“只要不是商人,便不在禁止之列。”因此,汉高祖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