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3章 亩产千斤打底_大明小公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以,李景隆给郑赐挖了个坑——蠹国害民。

  国之蠹虫,害民之贼!

  “本官说话行事,如何行差踏错?今天曹国公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本官与你没完!”郑赐听了李景隆的话,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李景隆已经把他逼到了死角,如果不做反击,郑赐就会被其他官员看轻,打击他的威望。

  “那好,本国公问你,我何曾说过有太祖遗诏?”李景隆冷笑一声,淡淡说道,“郑尚书未审先判,给本国公戴了一顶假传遗诏的罪名,着实让人怀疑,郑尚书平时审案,是否也这番草率……”

  李景隆这话一出,犹如一把利剑,插入郑赐的心房。李景隆说的是“太祖遗愿”,而郑赐自以为是的想帮朱棣脱险,愣是把“遗愿”理解成了“遗诏”。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字之误,贻恨终身。

  所有朝臣,此时已经心知肚明,郑赐在这场博弈中,已经完败!看似李景隆啥也没说,但“草率”二字,已经不折不扣地扣到了郑赐的脑袋上。

  堂堂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如此“草率”地判案,怎么好意思还在朝廷中待下去?

  “曹国公,那你给大伙说说,太祖和岐阳王有何遗愿?”这个时候,礼部尚书李至刚站了出来,对着李景隆说道。

  “至正二十七年,太祖命大学士宋濂撰写《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檄文中说道,‘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李尚书记得否?”李景隆两眼盯着李至刚,中气十足的反问道。

  李至刚一听这话,就知道郑赐这次麻烦大了。

  包括坐在御座之上的朱棣、御阶之下的众臣,也都明白了李景隆的意思。

  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圣人是谁?必然是朱元璋啊!

  那么,朱元璋的愿望,自然就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此时的郑赐,已是满面懊丧,浑身颤抖,背上出了一身冷汗。

  为了撇清与郑赐干系,李至刚赶紧点了点头,说道,“不知曹国公,准备完成太祖的哪个遗愿?”

  朱元璋北伐檄文中,提了的纲领,看似一句话,其实有四个目标。

  驱除胡虏,就是把蒙元的势力,驱逐到漠北,但终朱元璋一生,这个愿望没有达成,明太祖只是把蒙元军队,驱逐出了长城。

  恢复中华,就是建立汉人政权,这个目标朱元璋达到了。

  立纲陈纪,意思也很明了,就是建立完善的社会运行规矩,这点朱元璋算是做到了,制定了《大明律》、《大诰》、《皇明祖训》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但这其中,肯定有漏洞,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救济斯民,至于这条,回旋空间很大,把汉民从蒙元手里救出来,这是底限,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