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54章 江南赋税之争_大明小公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李景隆为例,他是洪武老臣,又是淮西武勋,在建文朝也被重用过,更是因为开金水门之功成了靖难功臣,被朱棣用来压制丘福这些新贵,谁能讲清楚李景隆属于那个势力?

  听完李景隆的话,李云睿点了点头,想了想之后,问道,“那老豆,南京城的势力到底怎么分?”

  “亏你还自诩做生意天下第一……”李景隆看了看李云睿,说道,“你自己整天挂在嘴上的两个字,利益!所有势力的背后,都是利益!”

  听了李景隆的话,李云睿想抽自己两巴掌,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需要问吗?每一种势力的背后,都是利益作祟,有什么样的利益,就决定了人的立场。

  “在朝堂上有各种各样的利益,但去繁就简,大明的利益就那么几块,军权、升迁、漕运、赋税。”李景隆继续说道,“军权的争夺有两点,一是主导权的文武之争,一是管理权的淮西勋贵与靖难新贵之争。”

  自古以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这个道理身为大明开创者的朱元璋自然知道,因此大明建国时,朱元璋广纳贤才,提高文人地位,推出了浙东集团来提升国家的管理水平。然而文人的尿性,就是从来都看不起武夫,因为他们深知武将权力膨胀所带来的危害。

  于是,浙东集团的文人就利用朱元璋对武将的防范心理,开始在朝堂上鼓吹学习前宋,实行以文御武的策略。

  然而朱元璋是雄主,深知文武制衡的道理,自然不会接受这个建议。提出了以武御武的方式:“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而上十二卫为天子亲军者不与焉”,大意就是地方驻军由都司管理,京城附近驻军由五军都督府管理,上十二卫由天子直属,断了文人的念想。

  后来建文帝登基后,文官地位变得很高,他们又屡次在朝堂提出以文御武的事情,但因为当时的大环境,朱允炆根本不敢跟武将集团炸刺,否则武将反手就把朱允炆卖了。

  到了朱棣上台,文官们又看到了希望,因为朱棣开始重用太监,派出了无数的太监到军队当监军,这就说明朱棣不信任武将,于是文官们又开始重提以文御武的事。然而,朱棣是造反起家,非常看重自己手里的军权,肯定不可能接受这个建议。

  文官们相信一句话,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脚挖不倒,时不时地游说当政者,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这个愿望,他们也的确在土木堡之变后,实现了这个愿望,这是后话。

  因此大明文武之间关于军队主导权的争斗,从来未停歇过。

  至于军队的管理权,那就是五军都督府中,各个都督府内部的争斗了。按照规矩,五军都督府中的都督都是由公、侯、伯、驸马来担任。朱棣登基之后,不可能一下子把原来的都督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